乳腺浸润性肿瘤(或称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恶性类型,其核心特征是癌细胞突破乳腺导管或小叶的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具备转移潜能。以下是关键:
1. 基本概念
与原位癌的区别:原位癌的癌细胞局限于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几乎不发生转移;而浸润性癌的癌细胞穿透基底膜进入间质,可能通过淋巴或血液扩散至其他器官。
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占70%以上)和浸润性小叶癌,前者起源于乳腺导管,后者源于小叶腺泡。
2. 临床特点
症状:早期可能无症状,后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液体)、皮肤凹陷("酒窝征")或橘皮样改变。
危险因素:家族史、激素水平异常(如长期雌激素暴露)、不良情绪(如长期生闷气)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3.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穿刺活检确诊,术中冰冻病理可快速判断肿瘤性质。
治疗原则:需综合手术(如全乳切除或保乳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具体方案取决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分子分型。
4. 预后与分级
分期标准:采用TNM系统(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远处转移M),早期(Ⅰ-Ⅱ期)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组织学分级:根据腺管形成、核多形性和核分裂数分为Ⅰ-Ⅲ级,分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5. 预防建议
早期筛查:定期自检、乳腺彩超或钼靶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尤其对高危人群至关重要。
- 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激素类药物滥用可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