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发性耐药与继发性耐药
原发性耐药:肿瘤细胞在治疗前就存在对药物不敏感的亚群,这些细胞因天然特性(如基因突变或代谢异常)在治疗中存活并增殖。
继发性耐药: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通过动态适应(如基因突变、表观遗传改变或微环境调整)逐渐产生耐药性。
2. 分子机制
药物代谢与转运:肿瘤细胞通过调节药物流入(Influx)或外排(Efflux)通路,减少细胞内药物浓度,例如过度表达外排泵蛋白。
靶点修饰:药物作用靶点发生突变或表达下调,导致药物无法有效结合(如EGFR突变导致靶向药失效)。
代偿性通路激活:肿瘤细胞通过激活替代信号通路(如HER2耐药后PI3K通路代偿)绕过原靶点抑制。
3. 肿瘤异质性与克隆演化
肿瘤内部存在遗传异质性,治疗压力下敏感细胞被清除,耐药亚克隆被选择并扩增,导致复发。
4. 微环境与免疫调控
肿瘤微环境(如免疫抑制细胞或细胞外基质)可保护癌细胞免受药物攻击,或通过免疫逃逸机制促进耐药。
5. 治疗相关因素
剂量不足或疗程中断:低剂量或非规律用药易诱导适应性耐药。
药物相互作用:如靶向药与某些食物(西柚)同服可能影响代谢,降低疗效。
应对策略
联合用药(如靶向药+化疗或免疫治疗)、动态监测耐药突变、开发针对耐药通路的新药是当前研究方向。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耐药研究需结合基因测序和类器官模型等工具,以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