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胃癌 >>

肿瘤免疫学和病毒免疫学

胃癌 2025-08-28 08:19胃癌治疗www.zhongliuw.cn

肿瘤免疫学和病毒免疫学是免疫学领域两个重要分支,它们既有各自独特的研究方向,又存在交叉融合的领域。以下将从基础机制、治疗策略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肿瘤免疫学基础与机制

肿瘤免疫学主要研究免疫系统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肿瘤抗原识别、免疫检查点调控以及新型免疫疗法的开发。

肿瘤抗原分类

肿瘤抗原可分为以下几类:

  • 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如甲基胆蒽、氨基偶氮染料、二乙基亚硝胺等化学致癌剂或紫外线、X射线等物理因素诱导产生的抗原,这类抗原是嵌合在肿瘤细胞双层类脂膜中的糖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 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多种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如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HTLV-1)与某些白血病和结肠癌相关
  • 自发肿瘤抗原:自发性肿瘤表达的抗原大部分可能为突变基因的产物
  • 胚胎抗原: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
  • 抗肿瘤免疫机制

    机体抗肿瘤免疫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制,其中细胞免疫机制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

    参与抗肿瘤免疫的主要细胞类型

    1. T细胞: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和γδ+T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能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核心效应细胞

    2. NK细胞:被视为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无须抗原致敏即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且不受MHC限制

    3. 巨噬细胞:可通过ADCC作用、分泌TNF等细胞因子及递呈肿瘤抗原参与抗肿瘤免疫

    4. 树突状细胞:是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启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

    病毒免疫学与肿瘤的交叉研究

    病毒免疫学与肿瘤免疫学的交叉领域主要研究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病毒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策略。

    病毒与肿瘤发生

    某些病毒如EB病毒、HPV、HBV等已被确认为人类肿瘤的致病因素。这些病毒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发生:

  • 病毒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导致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
  • 病毒蛋白(如HPV的E6、E7)干扰细胞周期调控
  • 慢性炎症反应导致微环境改变
  • 病毒抗原与肿瘤免疫的交叉反应

    研究发现,某些抗肿瘤抗体实际上可能源于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例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存在的抗补体因子H(CFH)自身抗体,研究发现其可能最初是作为对病毒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产生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分子模拟。

    肿瘤免疫治疗现状与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第四大支柱,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通过阻断PD-1/PD-L1或CTLA-4等免疫检查点,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代表性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已在多种癌症中取得显著疗效。

    进展

  • 口服PD-1/PD-L1抑制剂正在开发中,有望解决静脉给药不便的问题
  • STAT3降解剂(PROTACs)的开发,通过"松开刹车"、重塑树突状细胞功能来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
  • 细胞治疗

    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改造T细胞使其表达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目前靶向CD19的CAR-T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疗效显著,针对实体瘤的CAR-T正在积极研发中。

    突破

  • 我国科研团队开发的"片段字体抗原激活梯细胞免疫疗法",通过放疗联合冷冻消融技术,仅需7小时即可将患者自体肿瘤细胞转化为含全谱抗原的个体化疫苗,在动物模型中使原发肿瘤体积缩小超50%,肺转移灶减少75%
  • 中山大学崔隽团队发现zDHHC8通过对GPX4的棕榈酰化修饰防止铁死亡,其特异性抑制剂PF-670462能促进肿瘤细胞铁死亡并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 溶瘤病毒治疗

    溶瘤病毒(OVs)选择性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诱导裂解及免疫原性细胞死亡。2015年FDA批准首个溶瘤病毒T-VEC用于黑色素瘤治疗,2021年日本批准DELYTACT用于恶性胶质瘤。

    作用机制

  • 直接裂解肿瘤细胞
  • 释放肿瘤抗原激活全身免疫
  • 重塑肿瘤微环境
  • 中国进展

    中国科学家在溶瘤病毒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出能特异性杀死癌细胞的病毒疗法,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肿瘤疫苗

    旨在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预防复发和转移。目前研究热点包括:

  • 个性化新抗原疫苗
  • 树突状细胞疫苗
  • 我国开发的快速个体化肿瘤疫苗平台
  •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我国在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突破:

  • 北京大学团队开展的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PKUCH-R04研究)使33.3%的pMMR/MSS直肠癌患者实现病理完全缓解,48%达到临床完全缓解
  • 中山大学徐瑞华团队在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中取得关键进展,发现LRP1B基因突变与高肿瘤突变负荷和治疗反应相关
  • 未来发展方向

    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向:

    1. 新型靶点开发:如LAG-3、TIM-3等免疫检查点,以及STAT3/STAT5平衡调控等

    2. 联合治疗策略:免疫治疗与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

    3. 精准医疗:开发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实现个体化治疗

    4. 技术创新: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增强免疫细胞功能

    5. 克服耐药:研究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并开发相应对策

    威廉科利被视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奠基人,他在两百多年前观察到感染后肿瘤自愈的现象,开创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先河。尽管当时备受争议,但他的工作为现代肿瘤免疫学奠定了基础。今天的肿瘤免疫治疗正朝着更精准、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通过不断新型治疗策略和优化现有方法,将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和希望。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