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毕业生临近毕业被一企业解约
近期,社会上频频出现令人痛心的事件: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被企业单方面解约。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背后细节。
事件概述:
涉事企业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领域的国企,在临近毕业之际,突然解约了近千名应届毕业生。这些企业以“业务调整”或“岗位变更”为由,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通知毕业生解约。甚至有毕业生反映,在入职群聊突然解散的情况下,未得到任何提前沟通的机会。这种突如其来的解约让他们陷入了恐慌和迷茫。对于企业的解约行为,毕业生们对于赔偿金额存在争议。企业按照三方协议支付违约金,但毕业生认为这些赔偿远远不能弥补他们失去的其他就业机会和机会成本。这些机会包括但不限于公务员职位、海外深造等。
毕业生的困境:
时间紧迫是毕业生面临的一大困境。临近毕业,校招窗口期已过,重新求职的难度大大增加。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为了这些企业的offer放弃了其他机会,突如其来的解约让他们陷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他们的维权之路也充满了困难。三方协议的法律约束有限,许多毕业生只能通过社交平台发声或组建维权群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其中,QQ维权群的人数已经达到了832人。
官方与企业的回应:
常州市人社局已经约谈中创新航公司,要求其解释解约的原因和赔偿方式。其他企业也有各自的回应。关于如何保障应届生权益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法律案例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并没有直接涉及应届生解约问题的具体规定。
建议与反思:
对于毕业生来说,面对这种情况,应该保留解约证据,积极与企业协商争取更高的赔偿金额。他们可以关注地方人社部门发布的招聘专项活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可以做得更好。订单班模式可以降低就业风险,但需要明确违约条款和赔偿方式。学校也需要加强就业协议的审核和企业信用评估,确保毕业生的权益得到保障。对于企业而言,他们需要承担社会责任,避免“毁约式裁员”,尊重应届生的权益和尊严。此类事件凸显了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中的脆弱性,需要、企业和社会多方合力完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