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骆衍新、禹汇川团队发现肠癌免疫治疗新型标记物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骆衍新和禹汇川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研发了一种名为CD8+ MeTIL的表观遗传学技术,该技术已在英国肿瘤免疫治疗学会会刊JITC上发表。这项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定量评估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的浸润丰度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这项研究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结直肠肛门外科和胃肠病学研究所团队牵头,还得到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梅奥诊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协助。研究团队以DNA甲基化为基础,构建了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图谱,并指出该技术可用于评估结直肠癌的免疫反应和治疗结局。
在全球,结直肠癌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但每位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都是独特的。尤其是PD-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受益,部分患者甚至会产生耐药性。
肿瘤微环境中的CD8+ 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对治疗效果有着巨大影响。了解这些细胞的数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肿瘤的免疫应答,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而DNA甲基化作为一种可遗传的DNA化学修饰,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产生可遗传性改变,对CD8+ T细胞的分化、成熟和活化起着关键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研发团队,构建了CD8+ T细胞特异的DNA甲基化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CD8+ MeTIL细胞分类器。结合他们之前开发的单碱基分辨率下的分子检测技术QASM,能够迅速实现CD8+ MeTIL的检测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定量评估。这项技术流程标准化,且经济、时间和人力成本低。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已经显示出预测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结局的能力,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应用潜力。
该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评估工具,也揭示了表观遗传在CD8+ T细胞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作为生物标志物,CD8+ MeTIL可以与免疫组化等技术相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于指导肿瘤免疫治疗的选择,以及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禹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