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肿瘤分类与诊断要点
1. 良性骨肿瘤
特点: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无转移倾向,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
常见类型: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等,部分可能恶变。
2. 恶性骨肿瘤
主要类型:骨肉瘤(占80%)、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及转移性骨肿瘤。
临床特征:疼痛(初期易误诊为生长痛)、肿胀,肺转移最常见。
诊断方法:MRI/CT(原发部位)、胸部CT(排查转移)、PET/CT或骨扫描(全身评估)。
二、2025年指南核心治疗更新
1. CSCO中国指南(2025版)
新增病理亚型精准治疗策略,强调多学科协作(MDT)。
推荐纳鲁索拜单抗(RANKL抑制剂)用于多发性瘤骨病,肿瘤反应率达93.3%。
2. NCCN国际指南(2025版)
靶向与免疫治疗: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脊索瘤,客观缓解率24.2%,中位PFS达17.71个月。
新增Lurbinectedin作为尤文肉瘤二线方案(2B类推荐)。
3. 日本JOA指南(2023版)
强调手术切缘和化疗反应是骨肉瘤关键预后因素。
三、治疗原则与技术进展
1. 手术与放疗
手术切除是骨肉瘤主要手段,需结合辅助治疗(如新辅助化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病例,技术进展包括精准靶向和剂量优化。
2. 药物选择
靶向药:依维莫司(结节性硬化相关肿瘤)、安罗替尼(软组织肉瘤)。
化疗方案:骨肉瘤首选含铂类联合方案(如阿霉素+顺铂)。
3. 预后因素
肿瘤大小、转移状态、化疗组织学反应及手术切缘是主要预后指标。
血清ALP和LDH水平可作为辅助评估。
四、特殊病例管理
脊索瘤:手术联合“双艾”方案(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显著延长PFS。
骨巨细胞瘤:纳鲁索拜单抗快速缓解疼痛,12周肿瘤反应率93.3%。
如需具体治疗方案或药物剂量调整(如肝功能异常时的依维莫司用法),可进一步查阅指南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