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细胞的收缩功能
1. 细胞骨架重塑
肿瘤细胞通过肌动蛋白(actin)和肌球蛋白(myosin)的收缩性重组,增强迁移能力。这种收缩性变化与肿瘤的侵袭性相关,尤其在突破基底膜时起关键作用。
钙离子信号参与:部分肿瘤细胞通过钙依赖性收缩机制促进运动。
2. 与微环境互作
收缩力可改变细胞外基质(ECM)的物理特性,为转移提供路径。
二、肿瘤细胞表达的受体
1. 生长因子受体
HER2/neu(erbB-2):在约30%的乳腺癌中过表达,促进增殖和转移。
EGFR家族: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过异常激活MAPK、PI3K/AKT等通路驱动肿瘤进展。
2. 免疫相关受体
Fas(CD95):死亡受体,激活后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部分肿瘤通过下调其表达逃避免疫清除。
Fcγ受体(FcγR):参与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是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
3. 代谢与铁摄取受体
转铁蛋白受体(TfR):高表达于多种肿瘤,促进铁离子吸收以支持快速增殖,其单抗可阻断铁摄取并抑制肿瘤生长。
4. 血管生成受体
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主要功能受体,介导肿瘤血管生成,与预后密切相关。
5. 免疫逃逸相关受体
“3C”模型:包括伪装(如MHC-I下调)、强制(如PD-L1表达)和细胞保护(如抗凋亡蛋白上调)三类受体或分子机制。
三、新型治疗靶点
神秘抗原(Cryptic Antigens):癌等肿瘤中发现的非典型肽段,可被T细胞识别,为免疫治疗提供新方向。
PELP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成为预后标志物。
如需进一步特定受体或机制,可提供更具体的肿瘤类型或病理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