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肿瘤针剂主要类型
1.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
顺铂注射液:用于卵巢癌、肺癌等实体瘤,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肾毒性及抑制。
紫杉醇注射液:适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可能导致过敏、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神经毒性。
氟尿嘧啶:用于消化道肿瘤,副作用有口腔溃疡、抑制和心脏毒性。
2. 靶向药物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可能引发心脏毒性和乏力。
埃万妥单抗(Rybrevant):EGFR/MET双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皮疹、低白蛋白血症等。
3. 免疫治疗药物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多种肿瘤,可能引起免疫相关性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
4. 新型疗法
CAR-T细胞疗法(如阿基仑赛注射液):针对血液肿瘤,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
钇90放射性栓塞:用于肝癌,副作用包括疲劳和短暂性肝酶升高。
二、常见副作用概述
1. 短期反应:如恶心、脱发、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多见于化疗药物。
2. 器官毒性:心脏毒性(表柔比星)、肝损伤(环磷酰胺)等。
3. 过敏反应:紫杉醇类药物过敏率较高,需预处理。
4. 远期风险:部分药物可能增加继发肿瘤或生殖系统损害风险。
三、副作用管理建议
预处理:如地塞米松用于预防紫杉醇过敏。
联合用药:靶向药联合化疗可降低毒性。
中医辅助:部分中成药(如西黄丸)可缓解化疗副作用。
若需具体药物选择,建议结合基因检测和医生评估,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