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基于组织学特征,包括肿瘤边界、间质细胞密度、异型性、核分裂象及是否存在恶性间叶成分等指标,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以下是具体的分级标准:
1. 良性分叶状肿瘤
边界:肿瘤界限清楚,周边呈推挤状生长。
间质细胞:密度比纤维腺瘤更丰富,细胞核形态单一,异型性轻微,可见散在巨细胞。
核分裂象:少于5个/10个高倍视野(HPF)。
其他特征:间质可出现黏液变或玻璃样变,无恶性间叶成分。
2. 交界性分叶状肿瘤
边界:局灶性浸润性边界,但非全部区域。
间质细胞:丰富程度介于良恶性之间,细胞异型性轻至中度。
核分裂象:5-9个/10 HPF。
关键排除标准:无恶性异源性成分(如脂肪肉瘤、骨肉瘤等)。
3. 恶性分叶状肿瘤
边界:浸润性生长至周围乳腺组织。
间质细胞:密度显著增加,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肉瘤样改变(如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核分裂象:≥10个/10 HPF。
间质过度生长:低倍视野下仅见间质而无上皮成分。
恶性成分:若存在脂肪肉瘤、软骨肉瘤等异源性成分,可直接诊断为恶性。
补充说明
诊断难点: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钼靶)难以区分分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确诊需依赖病理活检,尤其是空芯针穿刺或手术切除后的组织学检查。
争议点:交界性与恶性的区分存在主观性,部分研究指出WHO标准与MDACC标准在恶性诊断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复发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若需进一步了解治疗或预后信息,可结合具体分级和临床情况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