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护理要点
1. 伤口护理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沾水或摩擦。
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或出血,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术后7-10天拆线前避免淋湿伤口,咳嗽时按压伤口减轻张力。
2. 饮食调整
术后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逐步过渡到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
多摄入鸡蛋、鱼肉、新鲜蔬果,避免辛辣、油腻及腌制食物。
每日饮水量需遵医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活动与休息
术后24小时内可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逐步增加散步等低强度运动。
2周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腰部手术者需佩戴腹带3个月防切口疝。
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疼痛管理
规律使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结合半卧位或非药物方式(音乐疗法)缓解疼痛。
持续剧烈疼痛需警惕内出血或感染。
5. 并发症监测
记录体温、尿量及颜色变化,警惕血尿、发热或排尿困难。
嗜铬细胞瘤术后需监测血压,库欣综合征患者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二、护理诊断重点
1. 感染风险
与手术切口、免疫力下降相关,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体液失衡风险
术后需监测尿量、电解质及血压,调整液体摄入量。
3. 疼痛管理需求
评估疼痛程度,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
4. 心理支持需求
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或抑郁,需家属陪伴及心理疏导。
5. 康复知识缺乏
需指导患者掌握伤口护理、饮食禁忌及复诊计划。
三、随访建议
术后3个月内每4周复查血压、肾功能及影像学检查。
恶性肿瘤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或转移。
以上护理措施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严格遵循医嘱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