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生活知识 2025-10-08 16:14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苏洵:大器晚成的文学巨匠

一、早年历程

苏洵,一个年少时并不喜欢读书的人。他在游荡的岁月中,长时间未将学业作为重点。命运在27岁那年为他带来转折。他突然醒悟,认识到自己仍有潜力去发掘,于是下定决心发愤读书,渴望通过科举之路成就功名。

二、苦读成就文学巨匠

苏洵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参加进士、茂才异等考试,但均未中举。面对失败,他并未气馁,而是反思自己的学识。他认识到科举内容并非自己真正追求的知识,于是焚毁旧作,闭门苦读五六年。他潜心研究《六经》及诸子百家学说,经过不懈努力,文风大变,下笔如有神助,奠定了深厚的学术根基。

三、名动京师,父子齐辉

苏洵的治学成就引起了京师的轰动。他携子苏轼、苏辙至汴京,其文章受到欧阳修的推荐。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二子也在进士考试中表现出色。苏洵的文学才华与其二子的天赋共同震撼了整个京师。人们将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其中苏洵被称为“老苏”,苏轼和苏辙则分别被称为“大苏”和“小苏”。他们三人共同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代表。

四、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苏洵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逆袭的传奇,更是对后世的巨大鼓舞。他的经历强调了立志勤学的重要性,《三字经》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来勉励后人。他的文章以雄健犀利著称,与二子共同推动北宋古文运动,使苏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化现象。他的治学之道揭示了超越功利、专注学术的本质,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苏洵的一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他从不喜欢读书到成为文学巨匠的经历,生动地展示了治学需要超越功利、专注学术的本质。他的故事不仅激励了无数后人,也为学术界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典范。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