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隐匿性强、进展快、易复发的特点。以下是其主要特征和应对措施:
一、主要特征
1. 隐匿性强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约70%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腹胀、轻微腹痛、消化不良等,易被忽视。
2. 解剖位置特殊
卵巢位于盆腔深处,较小肿块不易扪及或检出,导致早期诊断困难。
3. 症状表现
早期:腹胀、腹部不适、尿频等。
晚期:腹部肿块、腹腔积液、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4. 高危因素
遗传基因突变(如BRCA1/2)、未生育或晚育、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等。
初潮早(<12岁)或绝经晚(>55岁)的女性风险较高。
二、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超声(首选)、CT/MRI评估肿瘤范围。
2. 肿瘤标志物:CA125、HE4等,但特异性较低。
3. 病理检查:腹腔镜或剖腹探查取组织活检,为诊断金标准。
三、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
早期:全面分期手术,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及可疑淋巴结。
晚期:肿瘤细胞减灭术,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病灶。
2. 化疗
铂类(卡铂/顺铂)联合紫杉醇为一线方案。
新辅助化疗可用于晚期患者缩小肿瘤,但禁用于低恶性潜能肿瘤。
3. 靶向治疗
BRCA突变患者可使用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维持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可阻断肿瘤血供。
4. 其他治疗
放疗:主要用于缓解晚期局部症状。
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适用于部分复发/难治性患者。
四、预防与随访建议
1. 高危人群筛查
BRCA突变携带者需定期超声联合CA125检测。
完成生育后可考虑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2. 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高脂饮食。
限酒,适量运动。
3. 随访管理
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
关注化疗后神经毒性、骨质疏松等长期副作用。
五、预后
分期越早,生存率越高(I期5年生存率约90%,IV期不足20%)。
病理类型、基因状态及术后残留病灶大小影响复发风险。
如有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