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
青少年脑部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颅内高压症状:头痛(清晨更严重)、呕吐、视乳头水肿,婴儿可表现为前囟饱满、颅缝开裂和头围增大
局灶性神经症状:
肢体瘫痪(大脑半球肿瘤引起偏瘫,脑干肿瘤引起交叉瘫)
癫痫发作(局灶性或全部性)
共济失调(步态蹒跚伴眼球震颤)
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
内分泌症状:生长发育落后、性早熟、尿崩症或肥胖等
常见类型
青少年脑肿瘤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胶质细胞瘤:最常见,包括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2. 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瘤:如髓母细胞瘤、成松果体细胞瘤
3. 胚胎源性肿瘤:如颅咽管瘤、皮样囊肿等
4. 垂体区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
诊断方法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首选检查方法
CT扫描:辅助检查手段
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肿瘤脱落细胞
病理活检:确诊的金标准
治疗选择
主要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
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组织
包括开颅手术、微创手术和立体定向手术
质子治疗等新技术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放射治疗:
用于术后残留或无法手术的肿瘤
包括传统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和质子治疗
低龄儿童需谨慎使用
3. 化学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替莫唑胺、长春新碱等
可通过口服、静脉或鞘内注射给药
4. 靶向治疗:
如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等
需进行基因检测确定适用性
5. 免疫治疗: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在部分难治性肿瘤中显示效果
辅助治疗
心理支持:帮助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预后因素
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
肿瘤性质:良性肿瘤通常可治愈,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发现和治疗时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肿瘤位置和大小:影响手术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患者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和远期副作用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辐射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心态
对于确诊的青少年脑肿瘤患者,建议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