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宣传周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新进展

生活知识 2025-07-20 11:55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根据2025年全国肿瘤宣传防治周的信息,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中国新发病例约9.29万例,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谱第11位,其中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近年来,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从早期筛查到创新疗法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膀胱癌的流行病学现状与防治挑战

膀胱癌根据其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会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促使医学界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

主要高危因素包括:

  • 长期吸烟史
  • 油漆、染料等职业接触史
  • 膀胱癌家族史
  • 饮水少、经常憋尿等不良习惯
  • 曾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 膀胱癌诊断技术的新突破

    近年来,膀胱癌诊断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范晋海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技术:

  • 构建精氨酸多肽体系靶向递送系统,通过Piezo1/整合素β1信号轴促进肿瘤靶向药物递送
  • 开发基于FRET效应的球形核酸技术,实现对膀胱肿瘤边界的高效精准识别
  • 创建双分子修饰系统,为膀胱肿瘤诊疗一体化平台奠定基础
  • 这些技术显著提高了膀胱肿瘤术前诊断准确性、术中切缘判定精确度和术后治疗效果监测能力,解决了传统方法漏诊率高、残留状况不清等问题。

    膀胱癌治疗的进展

    手术治疗进展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仍是早期膀胱癌治疗金标准,配合窄带成像(NBI)等技术可提高肿瘤检出率
  • 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膀胱全切术技术成熟,减少手术创伤
  • 原位新膀胱手术技术改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药物治疗突破

  • UGN-102:新型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疗法,3期试验显示3个月完全缓解率达79.6%,18个月持续缓解率80.6%,可能成为首个获批治疗低度中危NMIBC的药物疗法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在转移性膀胱癌治疗中显示效果,但PD-L1预测价值仍需进一步明确
  •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新型靶向药物如TF靶向ADC(MRG004A)在临床试验中显示潜力
  • 综合治疗策略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或卡介苗)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辅助化疗/免疫治疗
  • 保留膀胱三联疗法:对部分选择性患者采用TURBT+化疗+放疗的综合方案
  • 膀胱癌预后与生活管理

    膀胱癌预后主要取决于:

  • 肿瘤分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可达90%,肌层浸润性约50-60%
  • 病理分级:低级别肿瘤预后明显优于高级别
  • 治疗方案:规范的多学科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规律随访是关键
  • 日常管理建议:

  • 饮食:多食新鲜果蔬,限制饱和脂肪,保持规律进食
  • 监测:关注排尿情况,定期复查膀胱镜
  • 运动:每天至少6000步或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心理:保持乐观心态,寻求社会支持
  • 肿瘤防治宣传周的重要意义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5年为4月15-21日)以"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对膀胱癌等肿瘤的认知。重点宣传内容包括:

  • 普及膀胱癌早期症状(如无痛血尿)知识
  • 推广科学预防理念(、职业防护等)
  • 介绍诊疗进展和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 强调定期筛查和高危人群监测的价值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机构在宣传周期间开展膀胱肿瘤专题科普活动,通过病例分析、互动讲解等形式,帮助公众和患者了解疾病管理与治疗新选择。

    随着诊断技术的精准化和治疗方案的多样化,膀胱癌的防治已进入"个体化、微创化、综合化"的新阶段。未来,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组合策略以及保留膀胱的综合疗法将继续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定期参与肿瘤防治宣传活动,保持对进展的关注,对于患者和高危人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窝肿瘤引起脚痛窝肿瘤恶性怎么办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