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
题目及写作要求分析
一、题目概述与核心材料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围绕着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这一命题材料成为考生思考的出发点和灵感源泉。题目要求考生阐述对“光明与阴影”辩证关系的理解,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写作。这种设计体现了山东卷注重哲理性思辨的传统。
二、写作要求的解读
1.立意自主:考生需从给定的材料出发,自主确定文章的主题。这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深入挖掘材料中的内涵,并结合社会现象、历史或个体经历进行论述或叙事。
2.文体灵活:题目允许考生选择多种文体进行写作,如议论文、记叙文等。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需要确保文体特征鲜明,避免“四不像”的情况出现。
3.辩证思考:文章需要体现对“光明与阴影”矛盾统一关系的理解。这意味着考生需要在文章中展示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例如,可以通过灾难中的希望、个人挫折中的成长等角度展开论述。
三、优秀范文示例
1.《心灵的暖春》以法国小说《植树的人》为素材,通过牧羊人坚持植树的故事,展示了在孤独中如何创造光明,呼应了“阴影中的生命力”这一主题。
2.《光与影的协奏曲》通过引用曾国藩的“求阙斋”理念、断臂维纳斯等例子,论述了残缺与完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阴影对光明的衬托价值。
四、写作指导策略
在素材选择方面,考生可以从社会视角和个人叙事两个角度出发。例如,可以从自然灾害、社会问题等方面选取素材,展示光明与阴影的辩证关系;也可以通过个人经历展现困境中的希望或失败后的反思,增强情感共鸣。
在结构方面,议论文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框架,先点明辩证关系,再分述历史、现实案例,最后升华主题;记叙文可以以故事为主线,通过情节冲突展现“阴影”到“光明”的转化,结尾点题。
在语言风格方面,考生应避免空泛议论,多用具体事例与细节描写来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
五、命题特点总结
该题目延续山东卷注重哲理性思辨的传统,要求考生在二元对立中寻找统一性。这不仅考察了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也考验了考生的人文素养与素材积累。这种命题特点有助于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人生哲理,提升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