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山大我的家
“我的山大我的家”山东大学的文化之魂
山东大学,“我的山大我的家”,这一口号不仅仅是校名的一种象征,更是全体师生与校友对母校深深的情感寄托与归属感的体现。在这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充满了对“家”的深情厚意。
一、精神传承与情感共鸣
在这片育人的沃土上,每一位校友都对母校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在校庆日,跨越山海的校友们重返校园,共同见证母校的辉煌历程。他们在专属的打卡点重温那段美好的求学时光,通过校旗传递、文艺展演等活动,表达对母校的深深眷恋。这种“凡我在处,便是山大”的精神认同,已然成为联结全球校友的情感纽带。而对于新生,学校则以“家”为核心理念进行文化启蒙,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这个大家庭。从介绍校史、学科成就到校园生活场景,新生从入学起就感受到“山大共同体”的温暖与关怀。
二、校园生活的具象表达
山东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学子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学生在山大经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晨读于古木成荫的小径,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奖学金等荣誉增强自信。这些日常点滴逐渐转化为对“家”的深厚情感。师生对于学术资源向社会开放持支持态度,但生活设施应以保障师生需求为先,这反映了对“家”的守护意识。
三、时代使命的延伸
山东大学不仅注重培养学子们的学识与能力,更致力于引导他们服务社会,回馈家乡。驻村通过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将服务社会的行动与“家”的情怀相结合,体现高校的社会责任。而学生宣讲团则以微课形式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个人成长与家国使命紧密结合,彰显“家文化”中砥砺前行的精神内核。
“我的山大我的家”不仅是温馨的情感归宿,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传承。它蕴含了全体师生与校友对母校的深深认同与热爱,成为推动个体与集体共同成长的精神动力。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山东大学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无论是校庆日的欢庆,还是新生教育的文化启蒙,无论是成长记忆的承载地,还是公共空间的开放争议,亦或是乡村振兴的实践担当和青年使命的接续传递,都充分展示了“我的山大我的家”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这种认同感跨越时空,成为推动我们共同前行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