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一、创意设计与文化表达
一场盛大的开幕式,其创意设计不仅反映了主办国的文化底蕴,也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文化表达。
1.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这一设计环节以中国传统节气串联,体现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独特理解。美联社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反映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韩国媒体则指出这一设计巧妙传递了疫情下全球人民对希望的渴望。而日本的NHK更是特别提到“立春”烟花与节气结合的惊艳效果,展现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数字技术融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成为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发光“蒲公英茎秆”舞蹈被《卫报》形容为“展现生命轨迹的艺术”,而冰立方碎裂成奥运五环的“破冰”设计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一设计被匈牙利媒体誉为“令人惊叹的数字技术典范”,充分展示了现代数字技术在艺术表现上的无限可能。
二、艺术与技术呈现
开幕式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其视觉呈现效果令人震撼。
1. 视觉奇观:灯光与音乐的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俄罗斯媒体形容这一环节“生动且充满活力”,而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则关注到冰雪五环升起时“壮观的视觉效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2. 简约美学:开幕式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体现了东方美学思想。CNN注意到开幕式仅有3000名演员的规模化精简,体现了简约之美。《卫报》则特别提及代表团按汉字笔画顺序入场的设计细节,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三、理念与精神传达
开幕式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文化、理念的传达。
1. 环保主张:在现代社会,环保已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开幕式的环保理念贯穿始终,从理念到实践都体现了低碳环保意识。缅甸媒体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韩国KBS则认为主火炬点火方式“完美体现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2. 人文关怀:开幕式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人类对抗疫的决心。国际奥委会官推为“立春”烟花直呼“起鸡皮疙瘩”,展现了人类对抗疫情的决心与希望。南非媒体则指出开幕式具有象征意义,展现了人类的团结与勇气。
四、国际对比与反响
各国的媒体和观众对开幕式的反响不一。
日本广告界人士坦言“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完全落败”,认为中日文化表现力差距显著。伊朗媒体通过对比2008年夏奥会,肯定了中国持续保持国际大型赛事策划的超高水准。加拿大广播公司则引用巴赫致辞,将虎年象征的勇气与奥运精神相联结,展现了全球观众对中国开幕式的认可与赞赏。
这场开幕式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技技术实力,更传达了深刻的文化和人文理念,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赞赏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