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被吊销执业证书,定性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近日,安徽省卫健委公布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医疗事件。2021年5月21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医师刘某未按门诊就诊流程接诊患者梁某,并在门诊手术室为其进行了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由于术前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未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术后也未记录病历和手术过程,导致患者梁某遭受了难以挽回的痛苦。
这起事件造成了患者梁某的子宫穿孔、小肠穿孔,最终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而衰竭,于2021年8月21日不幸离世。经安徽省医学会鉴定,医院因未按规定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被认定为一起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并承担了主要责任。医院和涉事医师刘某均受到了严厉的行政处罚。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皖北地区的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本应代表着医疗技术的巅峰和患者的希望。这起事件却给医院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新实施的《医师法》也再次强调了医疗行为的重要性。在这起悲剧中,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小小的取环手术为何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特鲁多医师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提醒我们,医疗行为不仅仅是技术操作,更是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与呵护。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任何有创治疗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就像拔牙术一样,一个简单的操作也可能因为患者的特殊情况而引发严重后果。
在这起事件中,医疗机构和医师应该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流程,不可因熟人关系而省略任何步骤。完善实验室检查的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按照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诊疗行为。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更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负责。否则,医疗机构和医师将面临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甚至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病史资料在医疗纠纷中至关重要。如果因为病史缺失或伪造篡改而导致真实性无法认定,医疗机构将可能承担医疗事故责任。守住医疗质量安全底线,规范医疗诊疗常规是广大医疗从业者的法定责任和基本义务。
这起惨痛的医疗事件提醒我们,医疗行为关乎生命和健康,必须严谨、细致、规范。希望广大医疗从业者能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切实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也提醒广大患者要重视自己的健康,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师进行治疗,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