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警惕肾虚四大陷阱?
在生活的喧嚣中,关于肾脏健康的讨论似乎总是被过度夸大和误解。中医专家常常强调,护肾补肾的关键在于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然而“肾虚”这一概念,在商家的炒作下,已经变成了一种营销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擦亮双眼,认清其真实面目。
如今,铺天盖地的广告都在宣扬“十男九虚”,仿佛肾虚是男性普遍面临的问题。不少中年人只要出现一点腰膝酸软的症状,就立刻联想到自己是不是肾虚了。市场上更是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补肾保健品,声称能迅速壮阳,让男人重振雄风。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广告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
就在最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多个城市的消费者协会揭露,部分补肾、壮阳类药物存在诸多问题。有些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西药成分,有些则是虚假宣传。甚至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院士也对此提出了批评。他亲自购买的两款壮阳药被检测出含有过量伟哥成分。这些药品中的激素成分,可能在病人服用多年后导致严重后果。
那么,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人肾虚呢?通过记者的调查,我们发现“肾虚”已经成为一些不良商家牟利的工具。在饭桌上,人们经常因为出现尿频、腰膝酸软等症状而被戏称为肾虚,需要补补。这些所谓的肾虚症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意味着真正的肾脏疾病。
走访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些药店,你会发现补肾类产品的种类繁多,不少都标榜为非处方药。一些产品的宣传海报上,“肾虚”二字更是被突出显示。一些推销员更是直言不讳地告诉消费者:“这些都是补药,就算没肾亏吃了也好。不管男女老少,都得补肾。”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十男九虚”的概念被广泛宣传,使得男人对补肾投入了持久的热情。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保健品厂家都将此视为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如今,“壮阳”、“肾虚”的概念被一些商家做烂,为了牟利而过度宣传,充斥着人们的眼球。据估计,中国的补肾类市场虽然近年来快速增长,但依然没有达到市场容量的一半。
现如今,以中老年男性为目标的补肾类保健品已成为保健品市场的第四大主流。这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张国玺教授就明确表示,中医的肾虚概念被一些企业当做幌子,他们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打着肾虚的招牌,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损害了中医的名声。我们需要保持警惕,认清肾虚的真面目,理性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