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服务型制造的政策思路(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

生活知识 2025-04-24 23:09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关系营销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服务型制造的趋势洞察

作者罗仲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树龙(中国社会科学院服务型制造研究院研究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产业融合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服务型制造应运而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能。其理论基础深厚,与关系营销的理念紧密相连。

服务型制造,作为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产物,有别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是一种高度体现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型产业形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发展实体经济,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型制造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必要性

服务型制造不仅有助于企业提质增效、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还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说:

1. 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产品制造和服务相互延伸进而融合,有助于改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使产业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释放消费需求。

2. 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服务型制造使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组织关系更加紧密,以产业链集约、精炼为特征,并趋向形成交错、多维、泛连的结构,增强产业的高端连接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

3. 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型制造能够在产业组织重构的层面上改善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空间和成长空间,帮助它们解决成长难题,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二、如何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至关重要。重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广大企业需要认识到制造和服务融合带来的挑战和历史性机遇,勇于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围绕终端市场需求推动战略管理和业务流程创新。

2. 积极创造应用场景:服务型制造的显著特征是跨产业、跨产品运行。制造企业需要凭借资源整合优势,以跨产业、跨产品的思路开发新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点。

为了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融合和协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佼佼者,是驱动产业融合创新的强大引擎。它们沿着产业链上游拓展,深耕研发设计、工程设计与定制化服务,将传统制造向高端领域延伸;沿着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开辟生产性金融、信息增值、代运营及远程运维等服务,将服务触角深入到市场前沿。从全产业链视角出发,这些企业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犹如粘合剂,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构建服务型制造生态圈。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创新实践早已超越理论先行。业界与理论界应当紧密跟踪这些企业的实践步伐,深入提炼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经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用以指导传统制造企业成功转型。以此激发更多企业大胆创新服务型制造实践,推动产业融合,重塑企业的核心资源能力与市场挖掘潜力。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坚实基石。产业基础设施作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技术性设施与组织性设施的完善不可或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基础设施,为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而组织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则着眼于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例如构建适应服务型制造的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打造服务于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市场开发的应用场景公共平台等。

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这里的企业在服务型制造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开放产品和服务融合的产能体系、供应链体系及市场营销体系,有效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型企业的技术、设计、流程等资源外溢,为中小企业解决了生存和成长中的难题,使其能够发挥小而专、小而精的优势,参与到国内外经济循环中。广东省还在不断丰富中小制造企业的应用场景,助力其创新成果迅速打开市场。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它们通过拓宽服务领域、加快创新经验提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中小制造企业活力等措施,为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广东省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情况更是展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活力和潜力。随着产业的融合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服务型制造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