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危害大 我国部分细菌耐药率高
中国面临抗生素滥用危机,全国联手应对细菌耐药挑战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示:中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远超国际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愈发严峻,形势紧急。
据了解,我国部分细菌的耐药率已高于发达国家。随着耐药形势的加剧,一些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耐药菌如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死亡率较高。
全国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组副组长肖永红教授指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合理使用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使用,而是要根据规定,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规范的使用,如剂量不足或过度使用,都会导致细菌逐渐适应抗生素,从而产生耐药性。
在门诊中,许多患者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主任医师郑波强调,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而非听信非专业人士的建议。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细菌耐药室副主任李娟表示,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会对个人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社会造成威胁。某些耐药菌的出现,使人类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每个人的责任。
黄大妈是河北保定的一个广场舞爱好者,身体强健的她几乎从不生病吃药。但她也无法逃避环境中的耐药细菌。个人不滥用抗生素只能避免自己体内产生耐药细菌,但无法阻止环境中的耐药细菌传播。防控细菌耐药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
面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不规范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一全球性的灾难。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健康未来而努力。像她这样的人,似乎与细菌耐药毫无关联。世界卫生组织新近发布的全球抗生素耐药监测报告,却让她心中的平静泛起了涟漪。
这份报告囊括了全球114个国家的抗生素治疗监控数据,是迄今为止关于细菌耐药最为全面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无论年龄大小,任何人都可能受到抗生素耐药性的冲击,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甚至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全球似乎正步入一个“后抗生素时代”,那些曾经可治愈的常见感染甚至轻度感染,可能再次成为致命的威胁。
面对这场耐药细菌的冲击波,黄大妈能否因为不滥用抗生素而安然无恙呢?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专家肖永红表示,虽然个人不滥用抗生素可以避免体内产生耐药细菌,但无法避免环境中的耐药细菌。这些耐药细菌无处不在,可能存在于我们食用的动物肉类中,因为养殖动物使用过量的抗生素;也可能附着在我们食用的蔬菜表皮上,因为生长的土壤已被污染;甚至可能由你接触的其他人携带传播。
郑波将耐药细菌的防控比作接种疫苗。他指出,即使你自己接种了疫苗,但如果周围的人没有接种,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群体效应就会缺失。耐药细菌依然会在人群中传播变异,最终感染给健康人群。治理耐药细菌需要群体保护,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这个问题。健康人可能直接感染耐药细菌,就像新发肺结核患者感染的是耐多药结核细菌一样。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专家李娟强调,耐药细菌的传播方式与其他细菌并无不同。尽管目前超级耐药细菌主要集中在医院,但它们从医院扩散到社区的风险确实存在。
回顾过去10多年的情况,我国的大肠杆菌携带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一类耐药大肠杆菌曾主要集中在医院。但最近的文献显示,医院和社区的检出率已无显著差异。便捷的交通和频繁的人口流动为耐药菌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以“NDM1”超级细菌为例,它从2009年在印度被发现,到2011年已迅速传播到全球五大洲。
李娟表示,耐药细菌的传播、蔓延和扩散是公共卫生事件,个人无法置身事外。防控耐药细菌的传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相关部门应做好耐药监测,制定防控措施,以减缓和阻断耐药细菌的产生和传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成员,我们的行动将共同为抵抗这场全球性的卫生危机贡献力量。
肿瘤治疗
- 滥用抗生素危害大 我国部分细菌耐药率高
- 明星代言传奇怎么回事(《传奇》游戏究竟为何有不少明星愿意为其
- 建兰三大奇花指哪三大品种(建兰梨山奇花)
- 2013年高考分数查询
- 除迷你世界外最推荐的单机游戏_类似迷你世界的游戏有哪些
- 木地板可以铺地板革吗 木地板上面是不能铺地板革的,
- ppr管容易漏水吗(ppr打压后还会漏水吗)
- 馒头越嚼越甜(馒头越嚼越甜,是我太饿了吗?)
- 漏水检测一次多少钱 漏水检测是有专业上门服务的,这
- 狐假虎威续写故事300字左右
- 饼干狂魔直播间(lol打野有什么小技巧吗我总是
- 兰州一幼儿园曝私自给幼儿喂服病毒唑
- 具有创意的营销方案(100个经典创意营销方案)
- 偶滴歌神啊中甩葱歌是第几季第几集(偶滴神啊甩葱歌完整版)
- 竹地板颜色怎么搭配?竹地板是什么颜色?
- 如何写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