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吐槽小区似墓地吓得不敢出门

生活知识 2025-04-21 07:21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虹南小区改造风波:上海惊现“墓碑灯”引发的争议

在繁华的上海长宁区,虹南小区近期的改造工程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原本是为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改造项目,却因为新安装的路灯造型而饱受争议。这些路灯,被居民们称为“墓碑灯”,黑色的灯杆、昏暗的灯光,让人不禁联想到墓地,令人毛骨悚然。

一、事件背景

虹南小区在经历了一场改造之后,崭新的景观灯却成了居民们争议的焦点。这些高度约80厘米、宽度约10厘米的景观灯,造型酷似“墓碑”。夜间灯光昏暗,整个小区氛围阴森恐怖,部分居民因恐惧拒绝夜间外出。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路灯的装饰还带有黑色挽联的样式,更加剧了居民的“墓地联想”。

二、居民反应与诉求

对于这样的设计,居民们纷纷表示无法接受。王女士等居民表示,夜间行走在这个小区,感到强烈的心理不适和不安。他们呼吁相关部门尽快更换路灯或调整灯光亮度,认为路灯的首要功能是照明,而不是追求所谓的装饰效果。

三、官方回应与责任归属

面对居民的投诉和质疑,虹南居委会的干事陈诒承认,改造前并未充分征求居民意见,仅通过工程例会决议安装路灯。相关部门以“设计合规”和“保障低层住户休息”为由拒绝立即整改,引发了居民们的不满和质疑。

四、法律与社区管理视角

从法律和社区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公共设施的设计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如引发群体性心理不适,可能构成对居民相邻权的侵害。若商品房被擅自改造为其他用途,如本次的“骨灰房”或类似用途,也必须符合相关规划,否则可能违反土地使用权规定。

五、类似案例参考与启示

柳州、上海等地曾出现因房屋附近存在墓地而引发的纠纷。开发商通常采取“协调迁坟”或“补偿”的方式处理,但效果有限。本次事件不仅提醒我们在设计公共设施时需充分考虑审美与功能的平衡,更呼唤社区治理中民意的参与和尊重。未来,我们需要在规划阶段引入居民意见征集机制,避免类似的设计引发群体性心理不适。也提醒相关部门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感受和利益,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