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四成居民饮用水环境堪忧
目前,面临一大难题困扰着我国。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各种规划的不合理,水资源面临着被污染的威胁。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青海省约有四成居民饮用水安全受到多重污染的侵害。
垃圾堆积围井,地下水源环境堪忧。在青海东部的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水质优良,水量丰富,被誉为“青海母亲河”。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这条河流沿岸的水源地正受到污染的困扰。西宁市多个水源地,无论是地下还是地表,都面临着被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等污染的威胁。
位于湟中县和多巴镇的部分地下水源地,曾经建设时四周均为农田,如今却被民居、商铺、牲畜棚圈等包围。这些新建建筑产生的污水、垃圾等直接威胁着水源地的安全。西宁供水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周敏表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一些房地产项目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开工,导致水源井几乎被居民区包围。
多巴水源和五水源每天向西宁市供水约8万立方米,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建筑项目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开工,导致水源井周边环境日益恶化。水厂方面虽然不断与当地沟通协调,但污染问题依然严重。记者在现场看到,因建筑取沙形成的沙坑和垃圾的长期浸泡,散发出阵阵臭味,直线距离不到200米的地方就是水源井井房。
除了地下水源之外,位于大通县境内的黑泉水库也是西宁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这个水库毗邻青海西宁通往甘肃张掖的国道,载有危险化学品、石油、煤炭等物品的运输车辆频繁往来,这些“流动”仅隔一道防护墙和一些简易网围栏,对水库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这样的困境,水厂和供水企业的工作人员几乎成了保洁员,他们尽力清理水源地周边的垃圾,但仍力不从心。作为供水生产企业,他们没有权力强制附近居民停止污染或搬迁,因此保洁工作只是治标不治本。周敏表示,他们只能不断与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希望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这些重要的饮用水源地。黑泉水库水源地面临多重威胁,保护行动刻不容缓
近日,黑泉水库管理处副主任、总工程师马正海揭示了一则令人担忧的消息:国道227线穿越黑泉水库保护区的路段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道路防护设施薄弱,一旦遭遇降雨,产生的砂石便肆意倾倒在库区周围,进而随雨水流入水库,对水质构成严重威胁。
据了解,黑泉水库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其一级保护区内居住人口近3000人,耕地达5000多亩,牲畜数量庞大。这些区域不仅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对地表水源带来严峻污染风险。尤其近期水质监测报告频频出现异常状况,如水源井出现氨氮异常、菌群检出等问题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周敏指出,尽管西宁市饮用水水质总体优良,但水源地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监测手段的相对有限性和数据共享机制的缺失导致无法对水源水质进行动态无缝隙监测。尽管青海省水利部门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供水安全事故,但由于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以及各部门间缺乏联动机制,导致措施实施效果不佳。
对此,青海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处长刘锡宁强调:“加强水源地保护至关重要。”他建议建立从水源地到排水口的各部门联动机制,助力供水部门全面掌握水资源现状、水环境状况及水质第一手资料。这一机制将促进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应急响应的协同合作,显著提高水质并有效防范风险。
在此背景下,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建立有效的综合管理体系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源地保护行动,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让我们携手努力,守护每一滴清澈的水源。
相关新闻:为了提升公众对水源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城市名称]市即将举办“守护水源地,我在行动”公益活动,邀请市民共同参与水源地的清洁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