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乳品新国标初稿由三大乳企起草

生活知识 2025-04-16 07:32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关于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背后的故事

曾寿瀛,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与牛奶打交道近六十载。他回忆起参与乳品新国标制定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分。据他透露,内部待议稿显示,巴氏奶标准的初稿由蒙牛乳业集团起草,生鲜乳标准则由伊利集团提出,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负责。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的关注和疑问。

魏荣禄,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也参与了相关乳品标准的讨论。他至今仍对乳品新国标中的一些关键性标准的反复推翻表示困惑。这些关键标准包括菌落总数和蛋白质含量。他曾在一次仅十几人参加的讨论会上,与众多专家和奶业协会代表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最终的送审稿。正式公布的方案中,菌落总数却放宽到200万个,蛋白质含量也降低到2.8克。这一变化让魏荣禄等专家感到困惑和遗憾。

那么,究竟谁在主导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呢?根据2010年9月通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卫生部成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审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从审评委员会的委员名单来看,大部分委员来自卫生部及其下属机构,也有来自农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的专家。

在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卫生部牵头成立了协调小组,包括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等多个部门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协调小组各部门推荐了近70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提出乳品安全标准。还设立了秘书处,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近600人次参与了各工作组、起草组以及专家组的研究与讨论。

具体的起草单位和个人并未公开。这引发了人们对标准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的质疑。魏荣禄等专家表示,他们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了解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他们认为,公开透明的标准制定过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专家和企业参与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标准的公正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利益。关于乳品新国标的相关争议与改动细节,魏荣禄和曾寿瀛表示他们并不清楚。新国标公布后,媒体和公众对其猛烈批评,称其为全球最差标准,指责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操控。

在采访中,多位曾参与标准制定讨论会的奶业专家选择了沉默。他们表示:“我现在没什么可说的了。”“说了有什么用?”有关专家却呼吁公开会议纪要,以解食品安全标准争议。乳品并非唯一存在争议的领域。

前不久,思念、三全、湾仔码头三大饺子品牌均被检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后,速冻面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允许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这让消费者再次陷入困惑:又一个标准倒退了?

卫生部对此进行了解释,表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了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的意见,并在卫生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类似的解释也出现在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该标准曾先后召开工作会议20余次,草案公开征求意见60天,并向世贸组织通报。尽管如此,权威部门的解释似乎仍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专家和公众的疑惑。

对于乳品新国标中的生乳菌落和蛋白质标准被推翻的原因,魏荣禄表示他曾托人打听,得到的消息是各部委协调的结果,但具体过程仍不清楚。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参与乳品新国标讨论会的专家表示,如果卫生部愿意公开会议纪要,包括谁参加了会议、谁提出了什么意见、如何辩论等,整个过程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这样可以让公众了解并理解新标准的制定过程,从而消除疑虑。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表示,“公开透明是解除公众疑虑的一个重要途径。”他指出,即使整个过程都透明了,公众可能仍会质疑某些决策。但本行业的专家是懂行的,整个订标过程至少应该对专家全透明。如果决策和专家意见存在重大分歧,应该重新召开论证会以避免“暗箱操作”。

为了增强公众的信任度,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新标准才能更顺利地得到执行。

上一篇:成都首家“雾霾门诊”一周接诊上百人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