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联手治“医闹” 医院内烧纸钱将受治安处罚
本报讯,近日卫生部与公安部联合发布通告,针对医院内的秩序维护展开行动。针对日益严重的医闹行为,包括烧纸钱、摆灵堂、摆花圈、违规停尸、聚众滋事等行为,将受到治安处罚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该通告旨在保护医疗机构正常秩序,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通告特别指出,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疗机构就诊期间,应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不得扰乱医疗秩序。对于任何形式的医闹行为,警方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严厉打击。其中,未经医疗机构允许,擅自停尸或焚烧纸钱等行为将被处罚。倒卖医院挂号凭证等不法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
针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告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流程,积极沟通,预防化解医患矛盾。医疗机构应设立统一投诉窗口,公布投诉电话等形式接受患者投诉,并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程序。患者及家属应依法按程序解决医疗纠纷。
针对医院警务工作,北京市公安局已采取积极行动。在全市首批50家医院设立警务工作室,与医院共同维护院内秩序和处置突发事件。此举为医院安全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凌锋对此表示强烈支持。他表示,保障医院秩序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就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环境的不安定直接影响病人治疗的安全。凌锋呼吁出台更严格的法规防止“医院暴力”,并在医院门口设立安检以防危险品进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此次两部委的发文是“法制上的进步”。医院过去面对寻衅滋事、扰乱秩序等行为时,保卫处人员往往无能为力,因为没有执法权和处罚权。现在警方介入将有力震慑不良行为。王杉还建议医院应按照公共场所进行防范化管理,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医疗事故的处置流程,以便患者维权。
据统计,全国有相当比例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以及因治疗结果不满意而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事件。此次通告的发布无疑为医疗机构维护正常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提醒广大患者和家属应依法维权,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就医环境。
该通告的发布对于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期待各方共同努力,为医院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环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天津模式的医疗纠纷解决路径
王杉推荐了一种名为“天津模式”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天津市以市长令的形式明确规定,任何医疗机构和院长不得受理索赔额在1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如果此类纠纷无法通过专业部门的调解得到解决,医院将严格按照法院的判决采取行动。一旦有院长试图私下解决,就会面临撤职的风险。这一标准化的解决途径使得医疗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自然减少。
著名医院管理学专家王健康对此表示赞同,并深入了医闹事件的根源。他将其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医疗纠纷本身处理不当导致的升级事件,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二是公安部明确的寻衅滋事、摆放灵堂等七大类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王健康认为,要从多方面着手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新医改顶层设计中已提出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惠民措施,为创造良好就医环境打下了基础。医疗机构应强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第三,医院应正确面对并解决医疗纠纷,避免事件升级,同时地方需有明确的医疗事故处理措施和途径。医院应具备防范暴力事件发生的应急机制,以迅速恢复医疗秩序。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百姓所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得到缓解。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公立医院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后,百姓将受益,医院也将回归服务百姓的基本思路。王健康预测,到十二五末期,整个社会对医患关系会有新的定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主任宫志刚教授从法律角度对此进行了阐述。他表示,通告明确的7种禁止行为都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而来。此次公布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警示人们这些行为的后果严重性。对于人身伤害达到刑法规定的程度、造成轻伤以上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天津模式”为医疗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结合专家的观点和法律的规定,相信未来医疗环境的秩序将得到更好的维护,医患关系也将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