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生活知识 2025-03-20 21:09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其病因多样,涉及多个系统。

从感染角度来看,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败血症均可引发DIC,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更为常见。非细菌感染如病毒、立克体等则相对较少。感染过程中,内皮细胞受损,释放组织因子进入血液,激活凝血、纤溶和激肽系统。内毒素的存在也会促使单核细胞膜上产生组织因子活性,进一步引发DIC。

在肿瘤方面,、肾、前列腺、支气管等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都容易引发DIC。特别是在广泛转移或大量组织坏死的病例中,肿瘤细胞会分泌各种物质,促进血液凝固,导致DIC的发生。

产科意外也是DIC的重要病因,包括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等。这些情况下,羊水、胎盘等组织进入血液循环,触发血液凝固过程。

头部严重损伤、毒蛇咬伤、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物排斥反应、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疾病,以及体温升高、酸中毒、休克、缺氧等情况,也可能诱发DIC。这些病因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影响血液凝固过程。

在DIC的发病机制中,凝血酶和纤溶酶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激活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大量的凝血和纤溶活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形成和消耗会导致纤维蛋白原和各种凝血因子的变化。体内抗凝物质的减少也参与了DIC的发生,如抗凝酶Ⅲ、蛋白C系统等。

DIC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病因复杂。深入了解DIC的发病机制有助于为预防和治疗DIC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