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硬化怎么办
动脉硬化是一种非炎症性的动脉病变,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它主要影响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可能引起这些动脉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相关器官的缺血性病理变化。那么,主动脉硬化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
目录:
一、主动脉硬化是何物?
主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脑血管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在表现,更会导致全身性的麻痹,并引发主动脉内部的血液流通不畅。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因为主动脉分布在人体的多个关键部位,如心脏、大脑、大腿、手和腹腔等。一旦出现硬化破裂或粥样硬化瘤,情况将非常危急,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二、主动脉硬化怎么办?
面对主动脉硬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扩张血管,消除运动障碍。这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来实现,如单硝酸异山梨醇、硝基地平缓释片(拜新同)和地尔硫卓(合心爽缓释片)等。
2. 调节血脂。在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的基础上,如果血脂仍然高于正常水平,可以使用调脂药。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有非诺贝特、阿伐他汀和吉非罗齐等;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等。
3. 防止血栓形成。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用的药物有肠溶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等。
4. 对于动脉内血栓导致的管腔狭窄或阻塞,可以使用溶解血栓药和抗凝药,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旦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和肝素等。
5.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包括再通、重新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以恢复动脉供血。
三、主动脉硬化的病因是什么?
主动脉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病变的分布通常是多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受累,但也可能集中在某一器官的动脉上。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通常在血压较高的地方,如主动脉后壁和肋间动脉开口等。主动脉硬化的结构变化包括内膜、中膜和外膜的改变。大多数主动脉硬化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等。病变严重者,斑块可能破裂形成粥瘤性溃疡。
了解主动脉硬化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希望您能对主动脉硬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主动脉硬化及其检查与预防
在某些病例中,主动脉瘤的形成是由于中膜SMC萎缩、弹力板断裂,导致局部管壁薄弱,在血压的影响下,管壁向外膨出。这种情况多见于腹主动脉。这种病症有时会导致动脉瘤破裂,引发致命性大出血,或者出现夹层动脉瘤。在部分严重情况下,主动脉根部内膜病变可能累及主动脉瓣,使瓣膜增厚、变硬,甚至钙化,导致主动脉瓣膜病。
主动脉硬化的检查方法
对于主动脉硬化的检查,我们应从血管的功能与结构两方面进行评价。功能方面主要评估血管的弹性情况,而结构方面则关注血管的狭窄情况。最新的无创检查动脉硬化的方法可以同时测量ABI踝臂指数和PWV脉搏波传导速度。
实验室检测是诊断主动脉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病人常常会出现脂代谢失常,表现为血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增高,HDL胆固醇降低等。血液流变学检查通常显示血粘滞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增高。X线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内超声和血管镜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其负荷试验等都是检查主动脉硬化的有效手段。
主动脉硬化的预防措施
预防主动脉硬化,需要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本病经防治后,病情可以控制,部分病变可能消退。说服病人接受长期治疗至关重要。
合理的膳食也是预防主动脉硬化的关键。应减少动物性脂肪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肥肉、猪油等。同时避免摄入胆固醇较高的食物。若血脂持续增高,建议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的食物。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都有帮助。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不饮烈性酒或大量饮酒。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脂肪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