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核心原料,通过一系列高温熔融、发泡成型工艺制成的现代快餐必备品,如快餐盒、汤碗等。这些餐具因其重量轻盈、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在餐饮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类餐具的制造过程中,往往掺杂了再生塑料和滑石粉,甚至可能混入工业废料。这些成分使得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难以在自然环境中有效降解,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随着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这些难以降解的餐具长期堆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污染了土壤和水体。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多次对该类餐具的监管政策进行调整。早在2013年解禁之后,2019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其重新列为淘汰类产品,明确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面淘汰。到了2021年1月1日,国家更是明确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显示出国家对于环保问题的决心。
尽管政策严格,现实中仍存在不少违规现象。比如,在广西博白县就曾查获三处非法储存的发泡餐具窝点,扣押了超过39万个发泡餐具;在桂林市也查处了一起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案件,罚没违法所得并罚款。这些案例都表明,尽管政策在加强,但对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监管仍面临挑战。
除了监管问题,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危害。这些餐具不耐高温,当温度超过65摄氏度时,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析出发泡剂中的苯乙烯单体等致癌物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风险。市场上部分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如没有生产标识、QS认证,原料来源不明等问题,也存在卫生隐患。
寻找替代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幸运的是,市场上已经逐步推广可降解餐具,如以玉米淀粉为基础的餐盒、纸制或铝箔材质的产品等。这些替代产品既环保又安全,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这些可降解餐具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