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个时候谈 十个细节值得注意
战略认知定位分歧与中美关系现状
中方一直强调中美关系应遵循“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的三原则,明确反对零和思维,并将战略认知问题视为两国关系的核心。美方仍将经贸科技限制措施与“去风险”政策挂钩,试图以此遏制中国的发展。这种战略认知定位上的分歧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关于中美关系中的红线问题,中方将其定义为不可逾越的底线。明确要求美方落实其不支持的承诺,并强调某些行为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尽管美方重申对台海和平的关切,但其在战略认知上仍存在模糊地带。
军事对话的脆弱重启也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2024年6月的中美防长会谈虽然达成“保持沟通”的共识,但双方互信基础仍然薄弱。此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两军交流中断阴影仍未完全消除。
近期的高层互动多采用非正式接触的形式,反映了双方试探性接触的特征。科技博弈的攻防升级也是中美关系的一大焦点。美方无端指控中方通过美国高校实施网络攻击,而中方则采取反制措施,曝光美方攻击亚冬会基础设施的细节。
经贸谈判方面,虽然商务部长级对话在持续推进,但美方同步强化了半导体等领域的出口管制。这种明火执仗的行为被中方批评为制造新风险,并要求取消单边制裁。
在国际议题上,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禁毒合作等领域成为双方有限共识的领域。双方同意建立专项工作组,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仍存在一定分歧。
美驻华大使的一些举动被解读为释放缓和信号,但实质性领事服务恢复尚未提上议程。在舆论战场上,双方在突发事件中激烈交锋,舆论战的叙事争夺持续进行。在网络空间,攻防已经成为常态,双方都在加强技术反制。
总体来看,当前的中美互动呈现“边打边谈”的特征,既有机制化的沟通,也有在网络安全、地缘政治等领域的尖锐对抗。未来走势将取决于管控、科技脱钩限度、第三方阵营分化等关键变量。双方在合作与竞争存,未来的中美关系走向仍然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