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未成年人玩网游要刷脸
关于“未成年人玩网游需刷脸认证”的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日益引发关注。为此,多位人大代表从监管制度、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关于“未成年人玩网游需刷脸认证”的讨论正逐渐深入。
一、政策建议方向
针对当前网络游戏实名制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代表们普遍认为应该强化身份验证机制。他们建议在游戏注册、登录及支付等关键环节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如刷脸认证,以取代传统的实名认证。这种“人证合一”的验证方式将有效地堵塞冒用成年人身份的漏洞。周善红代表和杨金龙代表都指出,通过引入刷脸技术可以加强网游监管的力度。
为了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部分代表还提出了动态监管的方案。他们认为,在游戏中增加刷脸的频率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鲁曼建议未成年人每玩30分钟需进行一次刷脸认证,而张全收代表则更进一步提议将刷脸检测的时间缩短至每10分钟一次。如果系统检测到是未成年人,则应强制关闭游戏。
针对未成年人网游过度消费的问题,代表们建议建立快速退款通道,并简化家长举证流程,以明确游戏平台在这方面的责任。
二、技术实施争议
尽管刷脸认证在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公众担忧频繁刷脸可能增加人脸数据泄露的风险,而且部分商业APP存在过度收集信息的现象。需要配套严格的信息保护法规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实际案例显示,未成年人可能通过偷录指纹、趁监护人睡眠时刷脸等方式绕过验证系统。这表明单纯依赖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其他配套措施和家长的积极参与。
三、立法与执法配套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立法与执法配套也是关键。代表们建议通过立法明确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的安全级别,并加大对违规开放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惩处力度。需要设立专门机构对游戏平台进行常态化检查,确保刷脸验证等技术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未成年人玩网游需刷脸认证”的提议旨在通过技术升级与制度完善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个人信息保护与监管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并防范技术滥用的风险。这一提议的和实施将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