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课文笔记

健康快乐 2025-06-25 11:55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十个年头,即抗日战争艰苦阶段,端木蕻良,这位东北流亡作家,以抒情散文的形式,用文字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抗日救亡的决心交织在一起,传达给我们。创作背景之严峻,成就了这篇饱满情感的佳作。

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带有浓厚的东北色彩。白桦林、马群、高粱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勃勃生机。端木蕻良用炽热的情感,将这些景物赋予生命,展现关东大地的富饶与美丽。他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

作者在文中使用的语言生动且富有特色。他运用呼告、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色彩,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荡与澎湃。

文章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不仅是对故乡的承诺,更是东北同胞为收复故土而展现的抗争精神的象征。作者用“她”指代土地,赋予土地母性的特质,更加体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依恋与崇敬。

文章的结构清晰,情感递进。第一部分直抒对故乡的思念,列举的东北景物如白桦林、山雕、鹿群等,都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引发读者共鸣。第二部分则是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为土地而战的宣誓,体现了作者从个人情感到家国责任的升华。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背景下,这篇文章的创作兼具文学性与时代意义。作者通过个人乡愁折射民族苦难,呼吁保卫家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流亡作家的赤子之心与爱国情怀。对于读者而言,这也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回顾与情感体验。阅读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抗日救亡的决心,更能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人民的苦难与坚韧。

对于这篇文章的思考题,例如作者为何多次重复“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以及两段在结构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更能让我们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表达。这是一篇充满情感与力量的文章,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上一篇: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