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动照样变肥、愈来愈累?原来这个是元凶…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少吃多动”还是会变胖呢?是因为意志力不够强大吗?其实,问题并非这么简单。在肥胖的秘密时,我们发现了引发身体慢性发炎的一个元凶肠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漏与体内的发炎反应息息相关。这一重要的发现揭示了肥胖、以及其他许多慢性疾病的根源。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疾病起于肠道”。如果我们的肠道健康得到修复,尤其是修复肠漏,将能够大幅度降低体内的发炎机率。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慢性病的发生,甚至有可能摆脱肥胖的困扰。肠道,作为我们体内的一道重要屏障,其功能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状态。
吴佳鸿医师,一位来自台大的家庭医学部医师和台湾肥胖医学会的肥胖专科医师,在他的新书《肠漏,发炎的关键》中分享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门诊案例。有一位肥胖患者平时吃得很少,也有运动,却始终无法瘦下来。当患者回答她平时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后,吴医师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她所吃的食物并没有正确。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我们吃的是什么,而不是仅仅关注我们吃了多少。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热量摄取的减少来减肥。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选择才是关键。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饮食习惯,并考虑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摄取正确的营养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当我们的生理作用得到正确的调整时,身体自然会回馈给我们正常的体重和应有的健康。
为什么有时候即使我们尝试少吃多动也无法达到理想的体重呢?这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吃对食物、没有摄取正确的营养。吃对食物和摄取正确的营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产生饱足感,避免因为饥饿而乱吃。这种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让我们的生理运作回归正常的轨道。
以喝珍珠奶茶和吃生菜佐坚果杂粮沙拉为例,虽然两者热量相同,但喝进体内后的生理反应截然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像一把钥匙,能够开启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甚至决定我们的体重。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减少热量摄取来减肥,而应该关注我们吃的是什么样的营养。
吴佳鸿医师强调,我们要吃的不仅仅是少,更要吃的对。即使要少吃多动,也要建立在正确的饮食习惯上。我们应该均衡摄取各种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取顺序也对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显示,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改善胰岛素阻抗性和血糖控制,对减肥也有帮助。让我们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让蔬菜成为主食的一部分吧!记住,正确的饮食习惯才是健康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