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0万斤傅家边草莓滞销
草莓产业的滞销困境与应对策略
一、滞销背景与现状
草莓,这一甜美诱人的水果,近年来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困境。价格暴跌,让许多种植户苦不堪言。曾经身价不菲的草莓,如今单价降至8-10元/斤,仅为往年同期的一半。部分种植户甚至以25元/筐(约3.5斤)的低价抛售,但仍难以打开销路。在南京,设施草莓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高达3万吨,产值近6亿元,草莓产业已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若滞销状况持续,新成熟的草莓将面临烂在田间的命运,给农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二、滞销原因分析
1. 疫情的冲击:疫情防控导致线下采摘游客锐减,传统销售渠道受阻,这是草莓滞销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供需失衡:近年来,草莓种植面积激增,全国多地草莓产量饱和,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已趋饱和,削弱了草莓的市场竞争力。
3. 消费疲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者减少了高价非必需水果的支出;草莓不耐储运的特性也限制了其销售半径。
4. 质量疑虑:部分消费者对草莓的农药残留及膨大剂、催熟剂等人工干预问题存在疑虑,降低了购买意愿。
三、应对措施与成效
面对这一困境,、企业以及农户联手应对,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1. 政企协作: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机构积极搭建合作社对接平台,协调企业和市民采购滞销草莓。这一举措有效地缓解了销售压力。
2. 创新销售:设立临时集中销售点规范经营,利用无人机喊话、社交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曝光,让草莓产业焕发新生。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成功为莓农增收1900余万元,缓解了滞销危机。这一成果凸显了农产品供应链在突发事件中的脆弱性,同时也体现了精准施策与多方协同对农业稳产保供的关键作用。我们应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信心,同时也应从中吸取经验,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让草莓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