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摊派“火化指标” 跨省盗卖尸体成产业链

健康快乐 2025-04-25 05:50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震惊!跨省盗卖尸体成黑色产业链,官员竟参与其中

近日,广西北流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一些已经入土安葬的尸体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这些失踪的尸体最终竟被邻省的官员购买,用来完成火化任务。这一事件揭开了一个隐藏在两广交界地带的跨省倒卖尸体案件的惊人内幕。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由于一些地方摊派“火化指标”,偷尸、贩尸到顶替火化的畸形黑色利益链已经形成。犯罪嫌疑人钟某富交代,他已在当地几个镇偷了20多具尸体,运到广东化州、高州等地,以1500-3000元不等的价格卖给何某明、董某庆等人。

何某明是广东省高州市荷花镇社会事务部主任,董某庆是广东省化州市那务镇综治办副主任,两人均负责当地的殡葬管理工作。他们的行为引起了警方的高度关注。

记者还调查发现,偷盗尸体并非个案。在广西北流、岑溪、藤县、苍梧等地的乡镇农村,不断有群众反映已下葬的死者土坟被人偷偷挖开,尸体不见踪影。一些地方死者下葬后,亲属们甚至不得不在荒郊野外长期搭棚守护,以防尸体被盗。

在这些案件中,一条从偷尸、运输、交易、买通地方殡改办、顶替火化、下葬的畸形黑色利益链隐形其中。买尸者购买尸体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完成镇里的火化任务。一些地方的殡葬管理干部甚至参与其中,再转手倒卖。

在广东电白,当地还流传着一种“土葬潜规则”。偷尸者先把尸体偷走,到火葬场烧掉办理火化证,再将火化证卖给需要土葬的死者家属,并且包办入土下葬。这样一来,买卖尸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一位茂名基层官员告诉记者,当地土葬习俗根深蒂固,群众对火葬的抵触情绪很重,火葬任务完成压力大。一些人为了牟利和完成火葬任务,动起了买尸顶替的歪主意。一些监管负责人也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形成了“地下产业链”。

目前,广西北流市检察院已以涉嫌盗窃尸体罪向法院提请公诉。这起震惊全国的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对于黑色利益链的打击和整治已经迫在眉睫。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力度,彻底铲除这一畸形的黑色产业链,维护社会的公正与良知。摊派指标下的殡葬改革:火葬推行遭遇“变形走样”

为何民政殡葬监管人员会走上买尸顶替的犯罪道路?这背后的问题远比表面现象更为复杂。在这一问题时,除了部分群众对火葬的抵触情绪,我们还需要关注那些简单粗暴的殡葬改革推广方式。

以广东为例,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到了近乎严苛的地步,因此殡葬改革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在这片热土上,大部分区域已被划定为火葬区。《广东省殡葬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更是明确了火化遗体的目标实现百分百火化。为了这一目标,广东建立了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联动的监督管理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成效显著,实际火化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就在这套看似严密的监管体系之下,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变形走样”。考核殡葬改革工作时,“唯火化率至上”的“一刀切”现象屡见不鲜。在北流偷尸案中,部分买尸官员甚至向警方供述他们的行为已向上级汇报并得到默许。而当记者尝试采访当地官员以获取更多信息时,却遭到以“买尸是个人行为”、“不清楚情况”等理由的婉拒和推托。

这不仅仅是对殡葬改革目标的扭曲理解,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漠视和对社会责任的逃避。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原本旨在改善殡葬管理、推动文明丧葬的措施,在某些地方却成了形式主义和数字游戏的牺牲品。如何在保持改革初衷的避免此类现象继续发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广东的挑战,更是全国范围内殡葬改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更为审慎和人性化的推广方式,确保改革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尊重生命和家庭的情感需求。

相关新闻推荐:XXX(此处应添加相关新闻链接或标题)。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