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保基本覆盖全体城乡居民

健康快乐 2025-04-24 15:56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开篇,新医改如春风拂面,席卷全国,为全体国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成效显著。民意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对新医改的满意度随着改革的深入持续攀升。

新医改的蓝图,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引,致力于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优先。如今,这一制度已作为公共产品,惠及全民,全国95%的城乡居民已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以前,许多城乡居民面对疾病时只能选择“大病扛、小病拖”。但现在,这一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郑树学家庭为例,其孙女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费用,通过新农合报销和农村儿童大病保障,只需承担10%的费用,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了全体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加率达到了95%,超过了预定目标。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也被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障,解决了他们看病就医的难题。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年人均补助标准大幅提增,门诊统筹也基本实现全覆盖。面对大病,新医改加大了救助力度,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帮助,筑起了一道强大的安全屏障。

基本药物的零差率销售也带来了药品采购价格的下降,平均降幅达到30%。这一改革措施大大降低了群众的用药负担,使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得到了提高。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在逐步健全。以前,居民生病往往需要奔波到大医院求医。如今,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建设的加强,居民已经能够实现就近看病。中央的支持建设使得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已基本建成,全科医生制度也在逐步建立,吸引更多的人才下基层。

新医改的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为“病有所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正为每个人提供着安心与希望。在2011年,我国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空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正式启动。在那一年,全国共有超过一万五千名的基层在岗人员接受了全科医生的专业培训。这样的投入和重视不仅仅局限于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也广泛参与,共计开展了超过百万人次的在岗培训。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推动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特别是对于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矛盾,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故事发生在北京东城区海运仓社区的单桂兰阿姨身上。她患有糖尿病足,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了健康管理医生谢吉伯的长期跟踪治疗。这样的故事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罕见,它反映了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普及和推进。在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覆盖了超过四亿人口,每一个居民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守门人”。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也增至每人每年26.5元。至当年九月底,全国已经有近四亿人的健康档案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建档系统。其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已经规范化,累计受益群众近亿人。同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出进一步促进了居民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让广大居民更加信任基层医疗体系。医生们不再只是等待患者上门,而是主动走进社区,走进百姓家中提供服务。这种转变得到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的高度评价:“这是历史性的转变。”

除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提升外,公立医院改革也在这一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确定的十七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中,全国共有两千多个公立医院参与了改革试点。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优质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北京市人均住院费用实现了十年来的首次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患者人均节约了近六百元的药费支出。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是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信誉度。这一年里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的活力,更让我们看到了医患关系逐渐改善的希望和潜力。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