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低价奶粉兑水做鲜奶酸奶成我国乳业潜规则

健康快乐 2025-04-23 14:25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乳业背后的秘密:复原乳的崛起与挑战

在广阔的乳业领域中,复原乳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话题。当一位奶农轻松地说出“做奶”时,背后的工艺和技术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深入。

据了解,进口低价奶粉兑水后制成的复原乳已经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从液态奶到酸奶,再到巴氏奶,几乎每一种乳制品都有复原乳的身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巴氏杀菌乳不得使用复原乳,而其他液体乳则需在标签上明确标识复原乳成分。

在走访广州市各大超市时,记者发现仅有少数几款乳饮料和酸奶产品明确标明了复原奶的存在。大部分乳制品的配料表中,都只有“鲜牛奶”的字样,而关于复原乳的使用情况则鲜有提及。究竟在这些鲜牛奶中,有多少是生鲜奶,多少是复原奶?连企业本身也说不清楚。

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复原乳的制作过程中存在营养成分流失的风险。液态奶制成乳粉需要提温脱水,而由乳粉制成复原乳时则需重新加水、加温和消毒。这些过程无疑会导致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流失,而这些信息往往被乳企所隐藏。

尽管业界多次呼吁建立进口乳粉的配额及反倾销机制,但在各种利益博弈下,这一机制迟迟未能建立。随着近年国际奶价下跌,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开始加大使用复原乳的比例。一位乳业资深人士透露,市面上出售的巴氏奶也存在使用复原乳的情况,比例各家不同,最高可达30%,而液态奶的比例更高。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奶粉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大幅增长趋势。2014年1-6月,进口奶粉同比增加75.08%,而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则显示,同年我国进口奶粉同比下跌9%。由于技术上的困难,目前很难在成品中检测出复原乳成分,对于复原乳的使用和标示情况,各家乳企均保持谨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进口奶粉呈现出上升趋势,进口液态奶也连年上涨。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国市场,已经引发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消费者对于洋牛奶的青睐不仅仅是因为其“味道香浓”,奶源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令人讽刺的是,一些被誉为高品质的进口牛奶也被质疑为复原奶。

在这场复原乳大举入侵的背景下,中国奶农的生存状态令人关注。他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市场竞争,还有消费者对乳制品安全和质量的需求。未来,中国乳业将如何面对这一挑战?这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努力。潜规则之“用而不标”:乳业行业的隐忧

在惠州安溪镇,奶农潭先生向外界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进口奶粉的价格已从去年初的每吨五万降至目前的两万五千元。当每吨复原乳的成本仅为两千七百元时,他们的鲜奶成本却维持在四千五百元左右,两者价差惊人。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乳企在选择原料奶时,更倾向于使用复原乳作为酸奶的材料,却往往不标明其使用比例。

潭先生透露,当奶农的鲜奶无人收购时,他们曾与多家乳企沟通。但乳企明确表示,收购他们的鲜奶每吨要少赚三千元,显然不划算。这背后揭示了一个行业潜规则:“用而不标”乳企使用复原乳却不标明其来源和比例。

酸奶对原料奶的要求极高,稍有药残、抗生素等问题就无法发酵。在酸奶产品配料表上,一些品牌如健全、华农、香满楼明确标注采用的是生牛乳,而蒙牛、伊利等则采用脱脂乳粉。但也有一些品牌如味全酸奶采用的是牛奶和奶粉的混合物,却未标明各自的含量。

在液态奶及牛奶饮品方面,部分品牌如伊利、燕塘等在包装盒上标注了“复原乳”,但在配料表上并未明确标注生鲜乳的比重。旺仔牛奶在其配料表上标明了使用复原乳占80%,而其他品牌如蒙牛未来星等则未标明这一信息。

超市销售人员表示,消费者对复原奶的标注并不十分关注,他们更看重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乳制品成分的认知存在一定盲区。专家指出,虽然使用复原乳作为原料并无大碍,但企业有责任清晰标注,不能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已下发通知规定,在巴氏杀菌乳生产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且使用复原乳的产品必须醒目标注。市场上众多乳制品生产企业并未严格执行这一规定。这一潜规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可能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乳业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的诚信和的监管,更需要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打破“用而不标”的潜规则,让乳业行业走向更加健康、透明的未来。相关新闻推荐略。

上一篇:做梦广告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