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调节避免走进7大误区
糖尿病饮食的五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每年的联合国糖尿病日,都是提醒我们关注糖尿病的时刻。今年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凸显了合理饮食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孙子林教授强调,饮食调节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许多患者在饮食方面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控制饮食等于“饿自己”
有些患者将控制饮食理解为无节制地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陆青松营养师指出,控制饮食并非简单的饥饿战术,而是在保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误区二:不甜的就能放开吃
许多患者认为只有甜食会导致血糖升高,而咸食、酸食则可以随意享用。一些看似不甜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等,消化后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影响血糖。调节饮食时需全面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
误区三:植物油可随便吃
虽然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但热量同样不容忽视。不加控制地摄入植物油也会加重胰岛负担,导致血糖升高。
误区四:不敢吃水果
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含糖,自患病后就不再食用。实际上,在合理控制每日热量和脂肪摄入的前提下,适当食用水果对人体有益,水果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控制血糖。
误区五:豆制品可以多吃
豆制品含糖和热量较低,且大豆异黄酮有助于控制血糖,因此相对适合糖尿病患者。对于合并肾病的患者,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给肾脏带来负担,需注意控制摄入量。
误区六:吃多了就加药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多服药就可以弥补饮食过量的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饮食控制是调节血糖的基础,随意增加药物用量可能导致低血糖和药物副作用。
误区七:打上胰岛素就无需控制饮食
有些患者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认为无需再控制饮食。但实际上,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血糖控制平稳,其使用剂量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调整。如果不控制饮食,血糖依然会不稳定。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饮食、药物、自我血糖监测、运动和糖尿病教育这“五驾马车”缺一不可。而饮食调节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我们走出误区,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为健康护航。据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容乐观。在成年人群体中,每十个人中便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高达惊人的百分之十一以上。这一严峻的数字令人警醒,让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糖尿病这一健康威胁。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进行的调查表明,我国十八周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更是高达惊人的百分之十一点六。这意味着在我们身边,每十个成年人中便有一位不幸罹患了糖尿病。这一疾病的影响不仅限于患者本身,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引起公众对糖尿病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为大家推荐以下几则相关新闻:《健康报》报道了关于糖尿病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为大家带来了前沿的科学信息;《医学周刊》介绍了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和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的防控知识;《健康生活》节目邀请了多位糖尿病专家,就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及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糖尿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疾病之一,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医学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和心理调适也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关注糖尿病相关新闻,了解的研究成果和防控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我们也应该关注身边的糖尿病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贡献一份力量。
希望通过这些相关新闻的推荐,能引起大家对糖尿病的关注与重视。毕竟,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和希望。让我们携手共同应对这一健康挑战,为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