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医疗广告泛滥 电视报纸互联网是重灾区
近期,各地纷纷展开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医疗广告类非法出版物。河北省启动了一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黑龙江省公布了典型严重虚假违法广告名单,上海市工商局也对医疗领域的虚假广告进行了查处和曝光。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调查网与题客调查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九成受访者感觉身边的虚假医疗广告泛滥,主要出现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其中,虚假医疗广告对电视媒体的渗透尤为严重。辽宁瓦房店的个体户王立映,当地电视台大量播放虚假医疗广告,甚至通过请病号现身说法等手段误导患者。这种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行为,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可能对患者的病情造成恶化。
除此之外,一些电台的生殖健康节目也被指出存在问题。云南红河退休干部刘文书表示,某电台在晚间会播放长达半小时的生殖健康节目,节目中不仅有虚假专家的吹嘘,还有医托的欺骗性宣传。这种广播内容不仅误导消费者,还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搜索引擎也成为虚假医疗广告的重灾区。据百度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其广告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医疗广告。尽管竞争对手的崛起使百度在医疗搜索上有所收敛,但搜索引擎仍被诟病为“假药和骗子医生的天堂”。许多人依赖搜索自诊,导致受骗患者层出不穷。据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搜索引擎上推广的药品中,存在大量无国家药品准字批号的药品。
虚假医疗广告的主要危害包括耽误治疗、浪费钱财、危及患者生命等。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们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媒体信任度较高,对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不了解,因此更容易受到欺骗。某些电视台广告部门将业务承包给代理公司,只要按期上交利润,就放任其发布虚假广告,这种行为应该受到严厉打击和制裁。
面对虚假医疗广告的侵害,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应加强对媒体广告的管理和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的发布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媒体素养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虚假广告的识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诚信、透明的媒体环境。虚假医疗广告的泛滥:从根源到解决之道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章滨云的父亲曾轻信一则医疗广告,这引发了人们对虚假医疗广告问题的关注。在现今社会,虚假医疗广告无处不在,它们不仅欺骗消费者,还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为何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并如何有效解决,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的问题。
对于虚假医疗广告泛滥的原因,大部分人认为是民营医院等机构追求暴利并虚假宣传。对违规生产、销售者追查不严,广告公司和媒体的自律不严也是重要原因。在陕西西安的白黎东看来,现有医院的数量仍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而人们的医药常识落后,容易轻信夸大宣传。如果能坚信没有治百病的药和根治绝症的疗法,大部分虚假广告都可以被屏蔽。
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黄合水认为,《广告法》自颁布以来没有进一步修订,许多细节已经管不到。媒体面临生存困境,虚假医疗广告不仅在道德上产生不良影响,也触犯了法律法规。仅靠罚款来惩戒违规行为效果微弱。
黄合水强调,遏制虚假医疗广告的关键在于监管力度和媒体责任。为什么省级卫视较少这种问题?因为主管部门对大台管得更严,大的媒体也顾及自己的信誉。清除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需要各方都动起来。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虚假医疗广告呢?卫生、工商等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普通人的医学常识和辨别能力,以及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也是必要的。
虚假医疗广告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可能误导患者,导致病情恶化。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呼吁相关部门、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提高警惕,抵制虚假医疗广告,为公众创造一个诚信、健康的环境。我们也期待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加强,从根本上杜绝虚假医疗广告的出现。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中国青年报官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