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经办机构垄断将打破 或引入商业保险
日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合作格局仍被单一机构垄断,但这一局面即将被打破。据可靠消息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一项名为“三医联动”的新措施,其中商业保险机构有可能被允许参与其中。
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了我国将继续加大投入,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医疗、医保、医药的联动。本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新政策,放宽对民营医院价格管理的限制。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医院和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真正的谈判机制尚未建立。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医保经办机构的垄断地位。江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的高级研究员,详细解释了这种垄断的三个方面:医保服务的管理与运营不分家,经办机构与主管人社部门关系紧密;每个医保统筹地区只有一家经办机构;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却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
这种垄断局面导致医疗机构在谈判中缺乏,无法与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真正的联动。北京朝阳医院的执行院长陈勇在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曾指出,由于缺乏谈判力,医疗机构往往无法有效响应医保政策的变化。
一位公立医院院长在接受采访时举例说,每到年底,医院科室主任会接到命令,因为医保资金快用完了,只能接收一定数量的病人,其他病人则被推诿到其他医院。尽管该医院的医疗水平在本地区很高,但也没有与医保经办机构议价的能力。
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总裁郭跃也不看好现有的医保制度,他认为目前医保并未与医院形成联动效应。他还指出,公立医院没有与医保谈判的能力,尤其是那些弱小的民营医院。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建立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他也建议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办管理,以增加竞争机制。
尽管国际上通常没有保险公司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先例,但在国内已有商业保险公司涉足基本医保经办。例如,自卫生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的指导意见后,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参与新农合的经办服务。据统计,保险业参与新农合业务覆盖了数千万人,管理资金规模庞大。中国的负责人表示,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强化了监管职能,更有效地控制了不当医疗支出。
蔡江南认为,如果同一地区有多家医保经办机构展开竞争,这将促使医疗机构更好地与医保经办机构合作。也有保险领域专家指出,理论上一个医保统筹地区一般只与一家保险公司签订经办合同。“两、三家竞争业态”的设想可能短期内难以实现。无论如何改革,都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和需求才能顺利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尽管公立医院面临的挑战重重,但仍有分析人士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号。近日发改委的文件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解决公立医院谈判机制的难题,或许可以从民营医院入手。
在医疗卫生领域,和市场的角色如何界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文件透露的信息似乎在指出一条新的路径。有专家认为,医疗卫生领域不可能完全由负责,的力量无法覆盖所有角落,市场机制的引入无疑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放手,任由市场主导。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市场发挥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民营医院的发展成为了解决公立医院难题的一个突破口。它们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灵活的机制,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一股清流。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引导和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或许可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解决谈判机制难以突破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发改委相关人士的表态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应该切实划分出医疗卫生领域的不同领域和环节,明确和市场的角色定位。只有在合理的角色定位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这对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期待在这一新信号的指引下,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能够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推荐阅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