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压榨企业停工 国产大豆最后堡垒命悬一线

健康快乐 2025-04-19 00:44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中国大豆产业面临的危机与未来的挑战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中国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国产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种植户纷纷放弃大豆种植,转向玉米等其他作物。大部分的豆油压榨企业也处于停工状态,整个产业链陷入了困境。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石人镇,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的农资销售员时晓晶透露,大豆种子销售困难,几乎无人问津。种植户刘庆振也表示,由于大豆价格低迷,他们不得不放弃大豆种植,转而种植玉米等其他作物。在东北三省,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大豆种植面积锐减,农民纷纷改种玉米等收益更高的作物。

根据调查数据,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逐年递减,今年可能创下历史最低水平。中国大豆网总编刘兆福忧虑地表示,如果大豆价格无法突破2.5元/斤,明年大豆种植面积将继续减少。与此农民因为种豆收益低不愿继续种植,而大豆加工企业则因为产品价格难以提升不愿高价收购大豆。这种恶性循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整个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终端价格的锁定也使得加工企业无法接受过高的原材料价格,农民的大豆难以卖出理想的价钱。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目前省内豆粕和豆油的价格并非由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决定,而是由外省更具加工优势的油脂加工企业决定的。这使得大豆供给减少,形成价格上涨预期,进一步加剧了加工企业的困境。

面对这样的困境,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大豆产业有崩溃的风险。他们建议从战略高度对大豆产业加以重视,明确大豆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完善补贴政策,建立“敏感农产品”发展规划。行业内的专家、企业负责人和种植户也呼吁建立自主价格体系,争夺话语权,以避免大豆的今天成为玉米、油菜等农产品的明天。

目前,黑龙江等主产区的大豆产业链已陷入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局。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改变现状未来几年国产大豆可能面临无人问津的境地整个产业将全线崩溃。因此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保护和发展我们的大豆产业以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当前,该集团在东北的加工厂面临半停工的境遇,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该集团已作出明智的决策,对东北地区非转基因大豆加工厂进行改造和重塑,将焦点逐渐转向玉米油和橄榄油生产以及沿海转基因大豆油生产。这一战略调整,旨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化解当前困境。

在压榨企业开工率不足的背景下,黑龙江省豆粕供应量锐减,饲料加工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的严峻压力。正值养殖业回暖的四五月,随着饲料需求的增长,饲料加工企业步入生产和销售的高峰期。由于当地豆粕供给紧张,大部分依赖豆粕的黑龙江省饲料加工企业被迫从外省高价采购豆粕。

温奎良,黑龙江省正大实业有限公司饲料厂的总经理,对此现象作出解释。他表示,一般省外的豆粕是由进口大豆加工而成的,去蛋白加工成本较高,导致每吨豆粕的价格比省内高出约100元。再加上运费,总体计算下来,省外豆粕的价格要比省内高出近300元。尽管面临高昂的采购成本,但为了维持饲料生产和销售的稳定,许多饲料加工企业仍不得不选择购买。

当前,黑龙江省的大豆产业陷入了困境,上游农民种植意愿下降,中游加工企业大面积停工,下游饲料加工企业运营成本高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球大豆减产预期强烈。据美国农业部报告,全球大豆产量将下降9.1%至2.4亿吨,创历年最大降幅。大豆需求量却略有增加,达到2.5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本年度产需缺口达到1310万吨,超过2008年的920万吨,成为历史最大缺口。

大豆减产预期已在期货市场上得到反映。大商所玉米期货远月价格开始走弱,而大豆远月价格则持续走强。尽管如此,农民种植大豆的意愿仍然大幅降低,业内开始担忧国产大豆可能出现无豆可收的局面。这将给进口大豆提供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黑龙江省内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大豆的不成文规定也可能出现变化。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不少黑龙江企业开始在沿海港口建厂或到南方省市租赁企业,加工进口大豆,并将产品如豆油、豆粕等运回黑龙江销售。这一趋势已经显现。业内人士担忧,东北地区作为国内国产大豆产业的重要基地,已陷入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局。如果不从战略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的情况,国产大豆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国产大豆产业的重要性,防止其在短时间内陷入全面崩溃的边缘。

上一篇: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现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