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万岁军rd38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
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这样一支传奇的军队,它是我军第一支摩托化集团军,早在1969年便在全军率先实现了摩托化。在1984年,它作为我军第一支由步兵为主的野战军改编为诸军兵种合成的集团军,比我军所有部队早改编了一年。不仅如此,它在1985年更是摘取了我军第一支机械化集团军的桂冠,它就是名扬四海的“万岁军”。
这支军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底,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它的人民志愿军痛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创造了歼敌36,000余人的辉煌战绩。其中,24,269名美军官兵在朝鲜半岛丧命,这一战绩扭转了朝鲜战局。这场战役中,“万岁军”某部战功卓著,受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极高赞誉。彭总亲自起草电报予以传令嘉奖,并在电文中赞誉该部队为“万岁军”,从此,“万岁军”名扬天下。
“万岁军”的成立并非偶然,它的火种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1928年的平江起义,是这支军队的诞生之地。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其中的一支主力团就在此时诞生。这支部队跟随彭德怀身经百战,曾在枫山铺战斗中捣毁敌指挥所,为大部队打开通路。随着历史的变迁,这支团在战火中不断成长壮大,最终成为组建“万岁军”的骨干部队。
其实感到欣慰的不仅仅是彭总一人。志愿军副司令邓华也为自己曾经是这个部队的一员而感到由衷地自豪。“万岁军”的另一部分也来自于他的老部队红六军。红军时期,邓华在这个团担任过政委。在二次战役中,这个团表现出色,著名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正是歌颂的这个团。
“万岁军”还有一个红军团产生于徐海东大将领导的红二十五军。这个团跟随红二十五军参加了多次战斗,为党中央把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这三支红军队伍成为了“万岁军”成立的火种,最终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使骄横的“联合国军”溃不成军。
说到“万岁军”的组建,准确的日期是1946年8月3日,地点在吉林省敦化县。当时的三个红军火种经过多次变迁和无数次战斗,最终在此地组建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万岁军”。这支军队在战争年代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我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荣耀和奋斗的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尊敬。在崭新的历史篇章中,1948年1月1日见证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的华丽转身,它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紧接着,在同年11月1日,该部队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序列被编为某军,归属于威名远扬的第四野战军。
这一壮丽历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亲自授予的军旗,这面旗帜不仅代表着荣耀与责任,更象征着这支军队的番号将永载史册,延续至今。
说到“泰斗”,它是“泰山北斗”这一庄重而神圣词汇的简称。在我们常常使用的比喻中,“泰山北斗”代表着那些在德行和事业成就上达到巅峰,受到众人敬仰的人。为什么要如此比喻呢?
这一说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唐书韩愈传赞》。书中记载,韩愈这位伟大的唐代文学家,因其大力倡导古文运动,自身的文学造诣也极高。在他离世后,他的主张和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当时的学者无比敬仰他,遂将其比作“泰山”、“北斗”,意味着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至高无上。
最初,人们将韩愈喻为“泰山”、“北斗”,表达的是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深深推崇和敬仰。随着时间的推移,“泰斗”这一词汇逐渐演变,用来称呼那些在某一方面成就卓越、在社会上有名望和影响的人。例如,我们称泰戈尔、列夫托尔斯泰、鲁迅等为文学泰斗;爱迪生、爱因斯坦、祖冲之、李四光等为科学泰斗。
这些被称为“泰斗”的人们,无论是在文学还是科学领域,他们都如同“泰山北斗”,照亮前行的道路,为后人树立榜样。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将永远被铭记,成为后世传承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