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赵高是什么时候就任中车府令的?
揭开赵高中车府令的神秘面纱:权力与命运交织的篇章
你是否曾对赵高的身份与职责产生过好奇?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位秦代重臣的仕途之路,探寻他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
赵高,这位在秦代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他的仕途生涯始于何时何地呢?据史书记载,赵高在秦王政十二年的某个春天,年仅二十三岁左右时进入了秦宫。这一年,秦王政刚刚亲政五年,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秦国的官僚制度严谨而完整,赵高的仕途升迁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与才华。
在众多文法官吏中,赵高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脱颖而出。他得到了秦始皇的直接赏识,被任命为中车府令。中车府令,听起来似乎只是管理皇帝的车辆和马匹的官职,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乎皇帝出行安全的重要职位。它不仅要求官员具备高超的驾驭技能,更要求具备极高的忠诚度和应变能力。
赵高的出任并非偶然。他在文字小学方面的造诣颇深,秦国的文字改革离不开他的贡献。他的书法堪称一流,这在当时的秦帝国中是无人能及的。他还是一位精通法律的专才。晚年的秦始皇将少子的教育委托给他,正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学识与才华。
史书中描述赵高工作勤奋,坚韧不拔,果断敢行。这些描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出色行政能力的体现。中车府令的职责要求官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驾驭技能,还要具备保卫皇帝安全的能力。根据秦代的法律规定,合格的车士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而赵高,作为中车府令,必然是在车马驾驭、武艺等方面都是顶尖高手。
升任中车府令对赵高来说意义重大。这不仅意味着他职位的升迁,更意味着他涉足秦国政治权力的核心。如果他把握机会,便能直接影响天下政局。正当赵高的前程看似一片光明时,他触犯了法律,被定为死罪。秦始皇惜才不忍,下令赦免了他。
在赵高的仕途生涯中,还有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赵高派女婿阎乐带领党羽杀入胡亥所在的望夷宫。这次政变对赵高、对秦帝国的命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宫廷隐秘:望夷宫之变与胡亥的悲惨结局
赵成在皇宫内暗中播撒谣言,伪装成有盗贼出没的情景,借此欺骗阎乐并调动军队。此刻的皇宫防守空虚,为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埋下了伏笔。阎乐派遣亲兵化装成农民军,将自己的母亲秘密送到赵高家中,然后率兵以追贼的名义直逼望夷宫。
当这些士兵冲到宫门前,他们大声呼喊,指责宫内被强盗入侵。尽管宫内外禁卫森严,但士兵们的叫喊声让人猝不及防。阎乐果断出手,迅速斩杀守门官,冲破宫门。宫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血肉横飞,景象惨不忍睹。
胡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吓得目瞪口呆,全身瘫软。当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既惊且怒。他急召身边的侍卫保护,但发现侍从们早已离散,只剩下一个宦者。胡亥抓住宦者的衣衫,疯狂地叫喊,责怪他为何没有及时告知。宦者鼓起勇气,说出平时不敢说话的原因,正是为了保全性命。胡亥仿佛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沮丧至极。
阎乐气势汹汹地冲向胡亥,胡亥一边后退一边颤声求饶。阎乐指责胡亥是暴君,搜刮民财,残害无辜,声称天下人都想铲除他。胡亥绝望地哀求见一见丞相赵高,或者给我一个郡王的位置,甚至愿意做一个万户侯。但阎乐坚决拒绝了他的请求。
胡亥终于意识到这场宫廷政变的幕后指使人竟是赵高。他痛心疾首,悔之晚矣。在这生死关头,他只能无奈地回顾巍峨的宫殿,回想昔日的奢靡生活。然后,他咬咬牙,拔出长剑,结束了自己可怜又可恨的一生。
史书记载了这场政变的经过:阎乐带领千余名士兵来到望夷宫殿门,捆绑了卫令仆射,指责有贼人进入。卫令辩解无效,被阎乐斩杀。接着,阎乐的士兵闯入宫中,射击侍卫和宦官,造成数十人死伤。郎中令与阎乐一同进入宫中,射向胡亥的坐席。胡亥愤怒无比,召唤左右侍卫,但大家都惶恐不安,无法抵抗。只剩下一个宦者陪伴在胡亥身边。面对阎乐的指责和士兵的进攻,胡亥最终无奈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