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滥用源于科学素养缺失
要预防类似“病毒灵”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加强医药卫生方面的常识教育。用药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西安发生的“幼儿园喂药”事件让我们警醒,全国范围内都存在类似问题,具体有多少幼儿园涉及其中,目前尚无确切数据。对于这一事件,相关责任人无论受到怎样的法律惩处,都是罪有应得。
除了事实层面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观念层面的问题。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幼儿园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长期给孩子喂药,这是违法的。那么,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幼儿园给孩子喂药就合法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假设幼儿园老师询问家长是否要给孩子服用某种药物以防感冒,很多家长会同意。这是因为我们社会中缺乏医药卫生常识的人占比较大。这些家长可能并不知道滥用药物有害,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在滥用药物。
用药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特别是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管理者、教师以及医务室工作人员都无权主动让孩子服药。即使家长要求给孩子服药,也必须有医生的处方,老师按照处方按时给药。至于预防药,也必须按照预防免疫政策的要求,由医生和卫生人员来执行。
滥用药物的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除。在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滥用药物的人对用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迷信”,生病时吃什么药、吃多少药,都由自己说了算。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了一些极端情况的出现,比如“医生不给打吊针就打医生”。我们必须打破国人滥用药物的“恶习”,尤其是打破对抗生素的迷信。普通感冒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对于由细菌引起的感冒可以使用抗生素,但病毒引起的感冒则没有特效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感冒就直接吃抗生素,而且不分种类,这不仅不了解病情,还非常迷信抗生素的作用。
在此,我要呼吁家长们负起责任来。除了关注孩子的饮食起居外,还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方法。家长们也应该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和育儿经验,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当家长了解什么是药物、药物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后,就不会轻易滥用药物给孩子带来潜在危害了。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家庭成员的卫生健康意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未经医生开处方擅自服用或给孩子服用处方药的情况屡见不鲜。“病毒灵”事件给我们上了一堂惨痛的课,不仅是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课,更是医疗卫生教育课。我们需要加强医药卫生常识教育,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以保障全民的健康安全。为了杜绝类似“病毒灵”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提升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加强医药卫生方面的常识教育。这个重任不仅仅落在学校和教师的肩上,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使用药物是否合理,关乎着每一个人的健康。这不仅是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每一个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毕竟,没有国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就难以提升国民的健康素质。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一定的医药卫生常识,那么类似“病毒灵”这样的事件或许就能避免发生。我们可以更加明智地理解并对待各种疾病,更加合理地使用药物。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
廖新波,这位广东省卫计委的副主任,网名“医生哥波子”,他的声音值得我们关注。在南方日报等媒体的报道中,他一直在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尤其是医药卫生常识教育而努力。他的努力,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的声音,应该被更多的人听到。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学习医药卫生常识。让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和使用药物,为自身健康负责,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更多的新闻和资讯,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和行动。让我们一起努力,杜绝类似“病毒灵”事件的发生,为我们的健康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