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健康“外强中干” 人才“内虚”成短板

健康快乐 2025-04-16 12:09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我国数字健康创业领域在2014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投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在这一片繁华背后,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李晏锋却敏锐地指出了数字健康创业的“内虚”人才匮乏,尤其是那些兼具医学、信息技术和商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医疗数字化是否会对传统医疗方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我国数字医疗产业又该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在近日的中英医疗信息化研讨会上,专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

来自英国的经验分享,为我们揭示了数字医疗的无限可能。东英吉利大学医疗科学学院的威利克鲁斯汉克,以他的祖母为例,讲述了数字化如何帮助老年人享受健康的老年生活。英国的NSDA老年痴呆联盟护理系统,使得老人们在居家生活中便能便捷地获得医疗服务,避免了住院带来的昂贵费用和交叉感染风险。

英国的数字健康产业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如何实施NHS的电子病历系统,如何利用穿戴设备、远程医疗设备和大数据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通过远程培训解决专业护理人员的短缺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和智能家居帮助慢性病患者更好地自理,提高生活质量等等。

作为全球医疗服务系统评价满意度排名第一的国家,英国的医疗数据分析、规划和项目实施系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于英国的医疗卫生领域,为临床医生、患者及家属提供全方位的有效帮助。电子处方系统减少了60%的处方错误,远程医疗系统则注重预防保健、个人化护理和患者的个体医疗。

英国数字医疗专家玛德胡卡博思介绍了NHS中枢系统的强大功能,每月处理超过1.5亿次的数据交换。她坚信,未来的数据透明化和大数据将驱动医疗卫生行业的进步,个人医疗记录的使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的发展,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我保健决定权,而个体化保健将会改变治疗方法。

在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高卫中强调,信息化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支撑,更是引领、重构、重塑。它正在日益显著地改变卫生体系的面貌,引领健康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报告,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由2008年的73.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85.6亿元,5年间增长了152.9%。新医改也为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系列标准与规范相继出台。

数字化正在深刻影响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投身这一领域,推动数字医疗的发展,为人们的健康福祉贡献智慧。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这一切的变化与进步,可以从医院信息化的应用中得到印证。梁铭会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总结。

他提到,电子病历的推广使用已经成为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从病历的电子化到移动医疗应用的兴起,每一步都体现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医疗质量监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实现,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患者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更是体现了医疗信息化的人性化和便捷性。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实质性起步,打破了地域界限,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的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

谈及具体技术时,梁铭会表示IT新技术正在助推医院信息化发展。虚拟化、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医疗行业的日常运营之中。条形码技术、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终端等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应用趋势明朗,进一步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步伐。这标志我国的医疗信息技术已经经过了多次波动,正逐渐步入成熟稳定的阶段。

即便在如此积极的背景下,我们也必须正视医疗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梁铭会坦言,我国在医疗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的问题亟待解决。标准化滞后的集成难题也限制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不平衡、整体应用水平有待提高、老一代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换代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再加上资金投入和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严峻,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在我国各地的医改实践中显现出来并正在逐步解决之中。我们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