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师夷长技政策都学习到了那些新

健康快乐 2025-04-16 03:21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在晚清的内外交困之际,朝廷无奈挂起“预备立宪”的招牌,并派遣五大臣赴东洋西洋考察政治改革。这场考察的起初,就备受关注并引起热议。《大公报》的主笔英敛之对此做出了预测性的时评。他担忧这次考察可能会像一场空欢喜,因为群疑满腹,担心派遣的人员未必能真正领悟各国政治之精义。历史证明,英先生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多年来,天朝一直以番国来朝圣的姿态自居,但这次五大臣的出国考察却是一次屈尊拜访。他们游历各地,每到繁华都市,都会参观游览,享受旅途的闲适。除了旅游之外,他们的考察成果究竟如何?

事实上,五大臣的考察成果之一便是带回了一批动物,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动物园。他们在天津安置了大量动物,包括大象、狮子、老虎等,让民众得以观赏,以期达到化民成俗的效果。除了这些具体的成果外,他们在政治改革方面的收获却并不显著。

其中,端方作为五大臣之一,其表现尤为引人注目。他的政治素养和学识并不足以担当政改的重要角色。他在国外的考察过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他在旧金山住旅馆时,面对旋转门无所适从。而在作报告时,他与同行的戴鸿慈上演了一出“二人转”,令人大跌眼镜。他的演讲只有数百字,却反复询问戴氏意见,场面颇为滑稽。

端方的考察报告也让人哭笑不得。他观察到的欧美立宪制度,竟然总结为“皆可随时照相,真法制精神也”。这样的观察角度令人啼笑皆非。他将拍照自由当作法制精神的核心,却忽视了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端方等人的考察成果虽然带回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如动物园和拍照自由的观念,但在深层次上却并未真正领悟和学习到西方的政治体制。他们的考察更像是一场旅游观光,而非真正的政治学习和改革。这也验证了英敛之当初的预测,这次考察可能会像一场宝山空归的遗憾。

端方在考察过程中耗费了大量国帑,除了带回一些动物外,他的成果并不显著。即使是这样的一点成果,也在国朝引起了争议。开设动物园或许可以算作弥补国朝空白的一次尝试,但带来照相自由的普世观念在国朝实践中却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在国葬慈禧的过程中,端方尝试用现代媒体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由于拍摄不当,他无意中捕捉到了不应被公开的画面,从而引发了轩然大波。尽管他的初衷是为了留下历史时刻,但却因此遭到了御史的弹劾,最终被革职。

鲁迅曾言,在中国搞改革如同搬桌子的过程可能会流血。端方的遭遇便是最好的例证。他试图搬动桌子却引发了更大的风波。真正的政治改革远比他所想象的更为复杂和艰难。康梁和谭嗣同的前车之鉴已经表明了改革的艰辛和不易。端方的遭遇不仅是他的悲剧,也是整个国家政治改革的缩影。当年的英敛之提出的“宝山空归”论,其内涵引人深思。他所忧虑的并非只是人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环境的问题。尽管大清派遣了端方前去考察,但即便所遣之人再优秀,也无法改变大清本身的局限。大清的存在,无论派谁去考察,都难以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端方虽然引进了西方的技术,但在那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下,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端方作为大清派出的代表,其个人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试想,如果他不是满族,而是其他民族的一员,他的遭遇或许更加艰难。尤其那段十里长街持西洋相机拍摄国人相片的故事,如果放在现代审视,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行为几乎等同于对皇权的挑战,被视为大不敬之罪。若此事件被西洋知道并传播出去,对大清的形象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如果真的传到西洋并被传播出去,那么大清的形象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会让洋人笑掉大牙。在这样的背景下,端方的行为或许会被定性为卖国罪,而非仅仅被撤职那么简单。他可能会被严厉惩处,甚至被推出午门示众。

幸运的是,历史并没有选择这样的结局。端方的遭遇和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局限和挑战。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人们的勇气和坚持。尽管他们的努力在当时看来可能是徒劳的,甚至被误解和嘲笑,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需要有人勇于担当和探索未知领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该铭记这些勇于探索的人们的故事和精神,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上一篇:甘肃猥亵女童官员“从不讲黄段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