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中国“同直婚姻”:涉及欺骗、暴力和
外媒报道,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学者张北川深入了中国的同直婚姻现象,这些故事充满曲折与挑战。他详细收集了一系列关于异性恋者与同性恋者结合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中充斥着欺骗,甚至偶尔涉及暴力和性传播疾病的阴影。
据美国《纽约时报》透露,张北川在他的研究中听到了这样一段真实的经历:一位女士与他通信两年之久,这个月她透露了女儿对这场婚姻的愤怒与不解。女儿知道父母婚姻的真相后,直言不讳地告诉父亲:“这么多年来你都在伤害妈妈。我对同性恋没有任何偏见,可是,你这样的人跟别人结婚,伤害人家,太卑鄙了。”这种直接的对话揭示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
在中国,同直婚姻现象相当普遍,估计涉及大约四千万人。除了关注那些无意中嫁给男同的直女之外,中国学者也开始将目光转向那些娶了女同的直男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体现了中国社会对性别和婚姻认知的转变。直女被称为“同妻”,而直男则被称为“同夫”,这两个称谓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的独特视角。
去年十二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者唐魁玉和于慧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同夫的学术论文。他们认为,“同夫”的数量并不在少数,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较少在网络上互动诉苦,这个群体并不像“同妻”那样频繁出现在网络中。总体而言,“同夫”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相比于直女嫁给男同的婚姻状况,“同夫”在性健康方面的风险较低,他们的性生活也相对更为丰富。“同夫”在离婚方面更容易摆脱困境,因为他们在经济保障方面通常优于“同妻”。文章预测,“我国‘同夫’群体数量可能达到两百至四百万之巨。”
张北川推测,巨大的社会压力迫使绝大多数同性恋男性选择与女性结婚,其中包含了家庭对传承后代的期待。这种婚姻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因素相互作用,包括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对老年生活保障的担忧以及户籍制度的束缚等。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着无数人的痛苦与挣扎,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性别与婚姻观念上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