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为什么把土匪称作胡子呢?有什么
有趣的历史介绍:胡子名字的由来
你是否曾在电视剧中听到过东北土匪被称为胡子的说法?今天,风趣网小编带你深入了解这一称呼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寻这段有趣的历史。
满洲入关时,为了应对中原局势的不确定性,留有后手,考虑一旦在中原立足不稳,便可退回东北老家。满清设立了柳条边,阻止汉人进入东北。随着末年的政治腐败和中原战乱不断,许多人从山东、河南等地纷纷闯关东。初到东北的他们,有的人因种种原因走上了土匪之路。这也是建国后东北土匪众多的原因之一。
那么,为何东北土匪被称为胡子呢?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源自古老的历史背景。《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曾派遣使者致函汉朝,提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这里的胡,指的是天之骄子,不愿因小事自烦。在历史上,东北的土著居民被称为东胡。东胡因其位于匈奴之东而得名,也就是匈奴人眼中的东方胡人。由于历史上东北的土著居民被叫做东胡,而东胡常常侵扰中原,与土匪行为相似,所以人们将东北土匪称为胡子。
这一称呼也与土匪的生活方式有关。北方的土匪多隐藏在深山老林,避免和地方武装的清剿。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出来打家劫舍,然后在老巢挥霍。由于长时间不剃须,这些土匪的胡子长得长而乱糟糟的。当地人一见到这种长相的人就知道他们是土匪,于是,“胡子”就成了土匪的别称。尽管后来土匪知道了这一点并尝试改变形象,但这个称呼仍然延续至今。
与东北土匪不同,山东的土匪则被称为响马。这是因为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当马跑起来时,铃铛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因此得名响马。另一种说法是他们在行动前习惯放响箭示警并常骑马来去。无论哪种说法更准确,“响马”都成为了山东土匪的独特标签。
通过这段历史的探寻,我们不难发现,“胡子”这一称呼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也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胡子”这一称呼的由来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