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理检查
医生会对手术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如果切缘无癌细胞,则提示切除较为彻底;若切缘有癌细胞,则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病理报告中会明确标注手术切缘状态,如R0(完全切除,切缘无癌细胞)、R1(显微镜下残留)或R2(肉眼残留)。
2. 影像学检查
术后可通过CT、MRI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区域是否有残留病灶或其他转移。
对于胶质瘤等特殊肿瘤,建议术后72小时内进行增强核磁共振检查,以避免后期胶质增生干扰判断。
3. 肿瘤标志物检测
部分肿瘤可通过血液中的特定标志物(如CEA、CA199等)动态监测,辅助判断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
4. 淋巴结清扫评估
对于乳腺癌、胃癌等易淋巴结转移的肿瘤,术中需清除附近淋巴结并送检。若淋巴结无转移,可视为切除彻底。
5. 术后随访
定期随访(如每3-6个月复查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是监测复发的重要手段。
随访内容需根据肿瘤类型和分期个性化调整,例如早期肺癌术后可延长复查间隔,而晚期患者需更密集监测。
6. 患者症状观察
术后持续疼痛、异常出血或其他不适可能提示残留或复发,需及时就医复查。
注意事项
即使病理和影像学显示无残留,仍可能存在微转移灶(亚临床转移),需长期随访。
- 不同肿瘤类型的判断标准可能差异较大,具体需遵循主治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