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情况
原发性胸椎恶性肿瘤:若出现椎体不稳或压迫椎管,手术联合骨水泥填充可稳定椎体结构,术后可能需结合放疗或化疗。
转移性胸椎肿瘤(如肠癌转移):骨水泥微创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增强椎体强度,约70%-90%患者疼痛显著减轻,尤其适合预期生存期较短但需改善生活质量的患者。
胸椎血管瘤(良性):无症状者通常无需治疗;若引发疼痛或威胁脊柱稳定性,骨水泥注入可封闭血管瘤腔隙,恢复椎体稳定性。
2. 治疗优势
微创性:手术切口小(约4mm),局部即可完成,恢复快(多数患者24小时内可活动)。
快速止痛:70%-95%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减少对镇痛药物的依赖。
稳定性重建:骨水泥填充可防止病理性骨折,尤其适合骨质疏松或肿瘤破坏导致的椎体脆弱。
3. 潜在风险与限制
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30%-75%,可能压迫神经或血管,需术中影像精准引导。
感染或栓塞:罕见但严重,如肺栓塞(<1%)或局部感染(1%-3%)。
肿瘤类型限制:范围过大的恶性肿瘤可能无法根治,需结合放疗/化疗;全身状态差或凝血异常者禁忌。
4. 决策建议
多学科评估:需通过PET-CT、MRI等明确肿瘤范围及转移情况,由骨科、肿瘤科医生共同制定方案。
术后管理: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若存在)、定期影像复查,监测相邻椎体变化。
综上,骨水泥可作为胸椎肿瘤(尤其转移瘤或血管瘤)的姑息性或辅助治疗手段,但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并防范并发症。具体方案应遵循临床医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