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肝癌 >>

针炙冶肿瘤 中医针灸治疗肿瘤

肝癌 2025-08-23 14:03肝癌症状www.zhongliuw.cn

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肿瘤辅助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以下从多个维度系统介绍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肿瘤的临床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整体观念,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其致病因素包括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气滞、血瘀、湿聚、痰凝、热毒等病理产物相互交结。现代研究显示,针灸通过经络穴位刺激可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在肿瘤治疗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

调节免疫功能:针灸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改善体质。研究表明,特定穴位的刺激可激活免疫系统,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调节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减轻治疗副作用:针灸对放化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食欲不振、尿潴留、尿失禁、肌无力等并发症有独特疗效,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2025年研究证实,针灸可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引起的潮热及其他内分泌症状。

镇痛作用:针灸抑制癌痛具有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不产生依赖等优点,即使是恶性肿瘤的剧痛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常用穴位包括合谷、太冲、阳陵泉、百会、神门等,不同部位癌痛可配相应穴位。

针灸在肿瘤相关症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缓解化疗副作用

2022-2023年在中国六家医院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电针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致吐性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研究采用足三里(ST36)、内关(PC6)和合谷(LI4)等穴位,每天一次电针治疗,频率2Hz,电流强度10mA,配合标准止吐方案效果更佳。另一项研究发现,针灸能有效调节胃肠功能,缓解化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具有温中祛寒、止呕作用。

改善癌性疼痛

针灸在癌痛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研究者以合谷、内关穴为主治疗癌痛患者,其疗效明显优于世界卫生组织"止痛阶梯"西药治疗组;以足三里治疗69例癌性腹痛患者(胃癌、肝癌、结肠癌等),止痛效果达80%以上。不同部位癌痛的配穴原则如下:

  • 脑瘤疼痛:前顶、印堂、长强
  • 肺癌胸痛:膻中、孔最、尺泽
  • 胃癌疼痛:中脘、梁门、天枢、上巨虚
  • 肝癌疼痛:期门、章门、行间
  • 治疗类药物相关便秘

    JAMA Network发表的中国多中心研究显示,电针疗法治疗类药物相关便秘的有效率达40.1%,显著高于假电针组(9%)。电针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肠道功能,避免因便秘导致的类药物减量或停药,从而保证癌痛控制效果。

    改善睡眠障碍

    针灸在多发性瘤移植患者中显示出改善睡眠效率的显著效果。与假针灸组相比,真针灸组患者的睡眠效率提高6.7%,在住院环境中改善更为明显(-9.62%)。上海龙华医院的研究也证实,8周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失眠严重度、疼痛、疲劳和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肿瘤的国际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中医针灸在肿瘤领域的研究成果频频亮相国际舞台。2025年4月,国际针灸研究协会(SAR)年会在美国召开,中国多个团队展示了重要研究成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团队受邀参与"中草药在癌症和脑卒中中的应用"专题讨论,为中药国际化提供科学依据。广东省中医院张海波教授团队展示了针灸改善肿瘤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的诊疗体系,以及在协同免疫增效方面的创新成果。

    针灸治疗肿瘤的穴位选择与特色疗法

    诊断辅助穴位

    中医通过特定穴位的压诊可辅助判断肿瘤性质:

  • 新大郄(承扶与委中连线中点外下5分):恶性肿瘤定性穴,出现剧烈压痛提示恶性可能
  • 新内郄(承扶与委中连线中点内下5分):良性肿瘤定性穴
  • 压痛点介于二者之间:可能为交界瘤或良性瘤恶变趋势
  • 特色针刺疗法

    临床常用多种特色针法治疗肿瘤及相关症状:

  • 围刺法:在肿瘤局部周围针刺,具有消瘤作用,可改善症状
  • 子午流注针法:根据时辰选择穴位,如脾胃疾病在早上7-9点(脾经、胃经旺盛时)治疗效果更佳
  • 耳穴压豆:通过耳穴持续刺激防治疾病,操作方便安全
  • 埋针疗法:将似图钉状的针埋于皮下,产生持续刺激,加强疼痛控制效果
  • 董氏奇穴应用

    董氏奇穴中的外三关是治疗肿瘤、癌症的特效穴位组,位于外踝尖与腓骨小头连线上,分三针施治,对肿瘤疼痛及肢体麻木有较好效果。

    针灸在肿瘤预防与康复中的作用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针灸通过调整全身气血和脏腑功能,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可疏通治疗部位周边的血管淋巴管,减少渗出,配合火针围刺可调动气血,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术后患者,针灸能改善常见的乏力、头晕、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虚证,通过灸法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研究显示,中药配合针灸持续干预6个月以上可显著降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健脾祛湿方对预防肝转移效果尤为突出。

    总结与展望

    针灸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症状、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随着国际研究的深入,针灸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治疗选择。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针灸疗效,优化治疗方案,推动中医针灸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上一篇:喉癌放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